多元化途径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戴 萌
[导读] 审美人格在创造性人格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审美能力的发展及培养直接影响幼儿人格的早期发展,对其创造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戴 萌   
        淮安市季桥中心幼儿园  223200

        摘要:
        审美人格在创造性人格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审美能力的发展及培养直接影响幼儿人格的早期发展,对其创造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探究将会促进个体创造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成为教育管理者园务工作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实际 案例对当今幼儿园审美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多元化的改进策略,提高教师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水平、树立幼儿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整体的审美素质,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塑造完善的人格。
        关键词:幼儿; 审美能力; 途径
        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指出:“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1]而目前国内关于如何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以及通过审美能力培养促进幼儿人格发展的研究十分缺乏,而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缺少表现美的内容和技能;教师本身审美能力有限,并且容易追求幼儿技能层面的教育;家长对于幼儿审美能力培养意识淡漠,幼儿审美 能力的培养经常被忽视。所以,本文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了解目前幼儿审美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幼儿审美心理特点,尝试探究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幼儿审美心理特点:
        幼儿阶段是审美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幼儿是一个特殊群体,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必须要考虑其审美心理的发展状况,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幼儿的审美心理的特点进行探讨。
     屠美如认为审美能力是一种心理过程,在她主编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一书中,将儿童审美心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现阶段,效应阶段。[2]
        笔者认为屠美如关于儿童审美心理过程的理论阐述得非常具体,这三个阶段融入了幼儿审美能力的五个维度: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创造。笔者十分认同屠美如关于审美能力心理过程的解读。总结前人对幼儿审美心理的研究,可将幼儿审美心理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直觉性
        幼儿不论是身体器官还是神经系统都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机能也处在成长阶段,还没有完全成熟,审美心理不能够从一般的心理机能中独立开来。因此幼儿感知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过程不同于成人的审美过程,因为审美是在人的生理、心理机能都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一种智能活动,它也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对于幼儿来说,这些都是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所达不到的。“幼儿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表达,只是停留在表象阶段的初级的情绪情感体验,是审美心理因素发展的量的积累阶段。”因此,幼儿在审美的初始阶段,绝大部分依赖于其直觉的经验。他们心目中的事物就是幼儿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那个样子。
        2.情感性
        幼儿在审美过程中充满了情感色彩。几个月的婴儿就开始喜爱色彩鲜艳、能活动、有声响的玩具,一两岁的婴儿就开始会倾听悦耳的音乐、生动的儿歌、故事,并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以自己的情感为导向,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各种物体上,赋予他们以情感和活力。在审美活动中,“幼儿的情感倾向所携带的能量得到缓解和舒泄,体验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使他们获得美感体验”。
        3.行动性
        “幼儿的审美感知还带有行动性,常常直接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对美的感受、理解和态度,如对美的东西总喜欢动手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当幼儿被艺术作品所吸引时,有时候并不能用语言来表述,但他会用自己的外显性行为来表达,如肢体的舞动,表情的变化等。 概括说来,幼儿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知识积累不够丰富,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他们往往是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处于审美心理的萌芽阶段,同时幼儿审美能力又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发展性。


二、目前幼儿审美能力培养中存在问题以及我园针对性措施:
幼儿园审美能力培养现状:
        1.就幼儿个人来讲,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处于 3-6 岁,年龄尚小,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都比较缺乏,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审美教育,因此,他们缺少表现美的内容和技能。
案例:童心绘本草
        我们园所绿化面积较大。往往一阵雨后,会有野生植物应运而生。而许多是可以入药的本草。它们本身造型纤巧,各具特色。而幼儿在户外活动观察时,往往更容易注意到的,是园所本身一些高大或是鲜艳的植物。老师们通过调研,了解了园所本身具有的本草的特征及功效,带幼儿进行了认知、采摘、分类、及绘画。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观察、触摸及描绘了自然之美,发现了美需要细致观察及用心描摹。了解美不仅在夺人眼球,更多也在微末之间。
分析:
        从自然社会等领域让幼儿对身边的细微之美更加留心,对自然之美产生兴趣并增加了观察点,锻炼了幼儿观察能力。户外活动时,更加用心探寻自然之美,增加幼儿美学情趣。通过制作和描绘,初步了解:烘焙、研磨等制作方法,增加生活技能和情趣,并通过描摹植物形状和反应植物颜色,增加了幼儿园美术技能。
        2.就幼儿教师自身来说,大部分幼儿教师自己也没接受过专业的审美教育,甚至缺乏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往往注重技能、知识的学习,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幼儿自身经验缺乏、家庭环境不具备、教师自身不够专业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幼儿 “不够美”。
案例:班级公告栏的优化
        各班级们口公告栏一直是教师创意所在。起初,我们发现,教师在挑选公告栏底色时以及公告栏主题时,有的错误的认为,颜色鲜艳、主题复杂,更加醒目,具有公告、提示的作用。结果做出来一个楼层或是整个年级不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也与园所整体环境突兀。我们改用整体原木色作为园所公告栏底色。公告栏主题要与环境协调统一,符合整体班级主题,又要凸显作者匠心。改变之后,园所整体色调和谐,主题经过推敲更加精巧,匠心独蕴。教师在日常的主题贯穿和色彩搭配上,也更加的谨慎和和谐。
分析:
        在园所日常美学渗透中,教师的角色是重要的贯穿者和活动的引领者。因此,教师的审美态度、审美认知、表达能力、表现水平就显的尤为重要。提升教师审美情趣,谨慎教师审美态度,让老师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有意识的创造美,才能更好的提升园所美育氛围,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3.就幼儿家庭环境来讲,大部分父母,这个阶段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成长发育和识字、计算等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意识淡漠。
案例:带你寻找美
        园所中秋节邀请家长参与到园所布置。与幼儿一起完成园所以“中秋”这一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园所环境布置。很多家长拿起久违的美术用品,与幼儿一起剪贴拼画。感到非常的有兴趣。在布置好之后,家长发现,在美学前提下有意识的布置环境,置身其中,情绪更加稳定、心情更加愉悦。也更加意识到美学在生活及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这样的美术活动,会通过家园共育渗透进幼儿家庭中,家长也更加积极的配合。
分析:
        即使是成年人,都有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审美能力有高低,表达技巧有强弱。但渴望美、追求美、表现美却是每个人终身不会磨灭的潜能。通过家园活动,激发家长审美渴望、拓宽家长审美途径,增长家长表达技能。帮家长找到亲子审美的抓手。为幼儿创造更适宜的家庭审美环境。
三、多元化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教育途径:
        美术活动、音乐活动、幼儿文学(童话)、绘本、民族民间舞蹈、主题墙、戏剧活动、区域材料投放
(二)教师本身:
        通过美学专著阅读提升审美能力和技巧、阅读儿童文学贴近幼儿心灵,对美育课程认真审议提高课程质量
(三)家庭:
        家长提高对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提供幼儿美育氛围、连贯园所美育课程。
        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可见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正视审美的力量,更不可轻视幼儿时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更要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是幼儿能力发展乃至一生发展所必备的重要能力。提高教育者本身美育价值的理解、将美育环境作为可贵的教育资源,给予幼儿适宜的审美环境、创设多元的审美途径、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从而让其获得全面快乐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