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忠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罗湖镇华溪蓝天小学 344105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生成性。尤其是教学设计的方法,要关注学生生成性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生成性能力培养有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比例占比很少。因此我在想,为何不能进行大胆变化,在某些课程的教学上,以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课堂教学,对语文教育方式进行革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就这一想法进行了积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堂;教学
引言:语文既具有工具性与具有人文性,这要求我们在文章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也要重视学习内容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体现的情感道德伦理文化因素。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过多的对语言本意的学习,对技能的训练让我们的学生在大部分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对美感的赏析。因此,强化这方面的体验是非常必要的,而语言实践活动注重学生本身的参与,重视学生在乎能不能发挥自主性,自发地品评文章,有利于他们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去经历和体验美的存在和美的价值。
一、提出这一设想的理论依据
从语文教学的目的来讲,要想培养学生的全面的语文素养就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在我们所探讨的语文改革过程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应用是很少的。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语文就是一种以听说读写为主的学科,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并不密切。这是因为大家只把语文当成了口头表达、书面写作的过程,并没有将语言的运用艺术、文字的写作艺术、朗读艺术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如果强化语文实践活动,使之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1]。
从学生的天性来讲,他们也希望能够在小学阶段以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完成课业。因为过于单调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会引起学生的不适,这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教师不应当只是把语文当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为学生发挥自主性提供条件提供氛围。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学的灵活性,而教师对于活动的设计有可能将教学设计得更加有灵性,有预设的教学引导要灵活许多,这样把控起来也比较容易,也有一定的发挥自身想法的空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二、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运用
(一)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元素,开展户外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在设计之前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实现与学生的充分沟通。语文教材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有很多。学生阅读的开展,可以被设计成户外实践活动真实的情境,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2]。
例如《爬山虎的脚》、《触摸春天》、《乡下人家》的教学可以真实场景为背景,组织学生开展观察爬山虎、开展科学调研,开展春游、探访乡村,拍摄大自然风光,以乡间人物、风景为素材进行作文练习。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课文内容进行对比,谈谈自己所想的事和心情与作者创作时有什么相同点或不同点;将大自然美景大致绘画出来,并寻找与之相适用的诗句,形成作品;将大自然的声音录制下来,作为作文课的素材。这样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的综合体验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大自然的兴趣,锻炼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逐渐形成记录写作素材的习惯,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
(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语言文字能力的基本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经常会使用到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归纳汇总能力。这些能力综合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发展,是较好促进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等互联网交互交流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的潜力,提升学生的观察感受力[3]。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为写信。从互联网交流为主的今天,写信的方式已经不常用了,对写信格式的要求还是要为学生做好示范,但从方式上来讲,可以完全利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开展长期的信息交流综合实践活动。比如,联系其他班级,为每位学生找笔友,通过纸质书信、电子邮件,以传统书信的格式,写一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组织学生到政府网站、校园网站等机构官网、论坛、微博、公众号,以信件的格式发表留言,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三)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情感教学。利用情感的切入点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借助一些节日以开展一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突出语言文字运用的特征,通过爱国诗朗诵、谈谈自己的理想圆桌会议、励志读书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亲身实践继承和发扬爱国精神的过程[4]。
结语:总之,在综合实践过程中,丰富的内容是活动的有机组成,巧妙的形式是活动的重要载体,学生的有效配合,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认知领域认知范围,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习作素材,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发课程资源。生活是丰富的,语文也是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也是十分丰富的,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和实践体验,教师要致力于为学生不断开展体验性强的综合实践活动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生命力,用自己的创造力,探索语文的五彩缤纷世界,尽情释放和展示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探讨如何让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61.
[2]李利娜.浅谈如何将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J].神州,2013(29):55.
[3]李国峰.让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J].课外语文,2012(16):126.
[4]王春红.让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J].快乐阅读,2012(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