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鸷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凌云乡中学校 136201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情感教育被要求融入到每一学科的教学当中,基于学科内容对学生开展一定的情感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语文学科对其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初中语文相较于其他学科,独居自己优势,更为适合融入情感教育方面的渗透,从而推动初中学生得以全方位发展。本文基于新课改背景,结合当下语文教学实际,为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于学生而言,初中时期是塑造情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间内,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价值观方面都需要开展具有目的性的培养。然而,如此关键的这些内容在当下全然被安排在其他学科之后。故而,对于情感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提高重视程度,让学生的情感层面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被教育。
一、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释放学生的情感夙愿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在过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参与度极低,更谈不上融入情感教育。而当下,教师就需要为情感教育的渗透创设良好的氛围,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做出更新。比如,在部编版语文《背影》一课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展开预习,之后在教学课堂中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与父亲之前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者是感人的事。会表达的学生会大胆地跟大家分享其中的故事,即便内向的学生,不愿意站起来分享,在教师创设的温馨氛围下,内心情绪也会产生些许的变化,默默地去回忆与父亲之间的点滴,同时唤起内心情感的涟漪。在这个环节之后,教师再开展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文章就有了感情基础,在主题思想上就很容易理解与把握。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是助于教师课程内容情感切入;于情感教育而言,是便于激起情感融合。
二、探寻丰富的情感路径,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当下互联网的普及,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新媒体教学技术,并学会将其发挥到最大作用。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可以方便初中语文教师快速传递教学目标所需元素,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快速进行状态,从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锻炼与启发。比如,在《再别康桥》这类的抒情文章,学生只是通过朗读是无法感受到文章背后的情感。教师如果融合多媒体技术,引入合适的音乐以及视频,并将这两样进行结合,再找专业赋有情感的朗读音频,为学生播放这一系列。学生可以快速地被带到爱情氛围中,可以在情感上清楚徐志摩诗歌背后的含义。就此可以对文章展开深入思考与分析。除此之外,多媒体的引入,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在音乐之中,学生的情感层面也会得到更多启发,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字面意思,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依旧能记忆尤新。然而,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对初中语文进行情感渗透时,教师需要注意关注到度的问题,一旦使用的度未把控到位,少了会调动不起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等于白忙活一场;多了就会让学生被多媒体技术所吸引,从而少了对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关注度,更别谈及什么情感方面的渗透。
三、借助多元的情感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认知
初中阶段语文的课程,很多内容都涉及到情感方面,对于学生的情感渗透有良好的契机。而如何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展开情感教育,就需要学生打开情感大门,接纳课本中情感的熏陶。教师此时就需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文章情感,朗读是最为高效的一种方式。通过朗读,一来可以让学生快速地静下心来,可以慢慢地走进朗读的境界中;二来,开展朗读,耳及所处都会是文章的内容,可以强化学生的感受,情感文章在学生内心存留的印象越深刻,学生自身情感的影响程度就越大。比如,在学习到《最后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带领学生放缓朗读速度,语气轻缓,通过这种朗读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文中的场景,去感受韩麦尔当时内心所受的震撼与痛苦。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就需要带领学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诵读亲临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验文中角色的感情。把握文章作者想要通过字里行间散发的情感,使得学生可以有较美的熏养和感染。如此,便能通过朗读课文,实现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教学目的。
四、设计生动的情感互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情感互动不单单是指校园内教师与学生两者的互动,更是需要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展开互动模式。基于多方情感互动教学观念,教师要做到的是积极地激励学生落实互动,引导学生在家里跟家庭成员展开互动。在这些多方情感互动之后,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也会得到一个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在开展写作教学前为学生安排一些作文练习,让学生拟题于情感相关的题目,题目类型可以涉及到师生情感也可以与同学的同窗情感,也可以是发生在家庭中与父母、爷爷奶奶之间的亲人情感。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交流探讨,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同时展开思考,回顾自己与父母、同学、老师之间相处的点滴,并思考如何通过细腻的语文文字将这些情感事件描述出来。谈论思考之后,学生就可以奋笔疾书,写出自己的情感所得。教师在之后可以抽查一些学生的作文,并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进行表达,再一次激荡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涟漪。通过多方的情感互动,再让学生用文字进行回忆,可以加强学生对情感的印象,加深对情感的记忆,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度。
五、结论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大背景下,在初中语文中进行情感渗透是需要讲究策略。情感不似知识,可以背可以记,甚至可以强硬要求。情感上的教育只有循序渐进,只有通过策略让学生感受,心生,从而日久扎根情感芽苗。同时,不管是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还是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情感教学,亦或是加强多方情感互动,都需要教师提高重视程度,不能让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渗透只是走个过场,需要把握住其中的度。当下的学生在心理上都较为成熟,倘若过量会让学生觉得故而为之,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之后的再教育提升不少难度;过少则引不起当下学生的感觉,毕竟网络普及之下,造成情感冲击的事件太多,过少就犹如挠痒一般。因而,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渗透前需要掌握学生情感情况,适度、适时、适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谢晓君.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234.
[2]解廷春.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7):43-44.
[3]黄慧,黄其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运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9(12):80.
[4]吴润.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华夏教师,2019(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