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张亚丽
[导读] 语文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
        张亚丽
        西宁市城东区教育局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7
        摘要:语文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为了更好地教学课本知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情感教育是提高学生社会情感因素的主要途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情感教育,创新情感教育模式。小学时期和初中、高中时期是具有很大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具有的生活阅历相对较少,极易受到外界事物与周围环境的干扰,因此,在小学这一时期进行素质教育时不可以把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形式进行照搬,需要根据事实,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方案,将素质教育引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有效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对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中提出一定的措施。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A
1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与重要性
        通过翻阅一些教材会发现,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体现,这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课堂中积极地渗透有着极大的优势。情感色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表现的非常鲜明,同时小学教学中语文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也决定了其在心理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包含了很多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它能滋养学生的心灵,语文阅读发挥最大的作用,就是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从阅读中获得知识,也能培养高尚的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的语文阅读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找到人生的方向,促进积极健康心理的发展。从语文阅读教育的特点来看,语文阅读中的丰富的情感色彩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的想法总是千变万化的,面对语文阅读中材料更是如此;从语文阅读教育的内容来看,极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隐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溶于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还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带动学生的情绪,同时还可以通过语文阅读中的学习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以此达到很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如果每个教师都是掌握学习心理的教师,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心理动机、心理需要强烈的学生,那么语文阅读的教学就能快速地进行和发展。这样快乐的、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出来,在这样的课堂上进行教学或学习,教师和学生都会很轻松,效果也是意想不到的。
2积极心理学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借助实践活动完成德育渗入
        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语文,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接受优秀品德的洗礼。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需要利用实践活动中所蕴含的有关思想道德教学的元素,顺水推舟,对其进行利用,使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可以变成给学生提高良好德育教育的机会。

比如在完成《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学习后,老师指导学生依据这些步骤参加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中来 :首先,以《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中优美的景色实现激趣的引入 :桂林山水是这样的壮美多娇,我国景色优美的山水正等着我们一个一个地去欣赏,并且这样的美景其实就在自己身边,也就是自己的故乡,同学们能够跟随家长到外地去旅游,也能够前往家乡的旅游景点去一览美景。其次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欣赏完优美景色之后的感悟,同时指导学生由“我眼中的美景”作为题目进行写作。最后,指导学生按照自己写的作文完成配画,一起协作完成一本关于“我眼中的美景”为题目的优质作文本。如此一来,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开展一场美景游览活动,使学生在欣赏国家壮丽山河的美景时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2密切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情感教学
        语文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相关的生活情境。将课本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融入自己的情感,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观察,加强自己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升情感素养。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对学生提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那个星期天》时,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自己如何期待爸爸、妈妈带自己出游,自己的愿望实现时心情怎样等,再结合文中作者在等待时的无聊、懊恼及失落,说一说自己对作者的同情。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情感引导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充当榜样的角色,具有明显的示范性,这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以及心理专业的技能,应掌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需要的各方面能力以及指导、矫治、测量等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学习有关教育的理论,懂得教育的规律。好的阅读作品就好似播种在地里的种子,学生只要坚持阅读,就会收获沉甸甸的果实,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好的阅读篇章,也包含了思想道德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等等,教师只有用心钻研教材,从教材中积极寻找对学生有益处的知识,使学生发现其中的道理,才能更好地使心理健康教育融于语文教学中。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积极地从语文教材中挖掘所包含的心理健康内容,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方法仔细全面地为小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此有很多的感悟与体验,这就需要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情操的发展,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与地位,将二者结合,更准确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融于小学语文阅读中是可行且有效的途径。我们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收获各方面的知识内容,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应积极地推广这种教育方式。此外,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发散性思维形成,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成长方向去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一定要将二者更好的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不断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一切,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敖寿平.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24-25.
[2]王敏.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元素结合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81.
[3]宋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125.
[4]张忠文.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J].汉字文化,2019(24):11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