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思路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张碧玉
[导读] 语文是我国的母语,小学语文学科是学习的主科,语文学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一项基本技能
        张碧玉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黑圪塔洼小学 012117
        摘要:语文是我国的母语,小学语文学科是学习的主科,语文学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一项基本技能。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持续到当前教育教学中,传统的学习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小学语言教学进入传统汉学教育为学生理解我国的文明,传承五千年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思路分析
        1 引言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国学经典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教育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这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
        2 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意义
        2.1 为学生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语文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积累,对文学知识的积累、对字词片段的积累、对经典文学的积累,只有当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时,才能让量变转变成质变,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经典的文学进行一定的积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还有利于学生对我国的文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一定的文化了解到一定时期的历史,让学生对我国的文化以及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2 有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课程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因为国学经典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三字经》时,会学到“融四岁,能让梨”,通过学习这句话会让学生明白谦让的传统美德,这对学生形成谦让的良好品质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的学习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国学经典中的语言与文字大多朗朗上口,比较容易记忆,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并不是很大,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3 有助于继承与发扬国学文化
        我国的国学经典蕴含了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是我国古代智慧与文化的结晶,通过小学语文课程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让小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不仅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从小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对国学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有着积极作用。
        3 小学语文传统国学教学现状
        3.1 传统国学的教学资源不足
        小学语文课程中,中国传统国学(如古诗、文言文、寓言故事等)的比重有所提高,但是,占比仍显不足且多以古诗词为主。此外,传统国学有别于语文,在语法、语义等方面区别较大。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对传统文化自信心的日益提高,其成为单独学科的可能性逐步提升。然而,传统国学教材缺乏统一的编排,语文教材中的国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阻碍了传统国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发展。
        3.2 教师的传统国学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传统国学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在国民教育乃至师资培养的过程中出现了缺失,普通语文教师对传统国学的理解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教学需求。老师是传播知识的桥梁,在国学教育上,师资水平的不足将对国学在小学阶段的普及产生消极影响。只有教师对传统国学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才能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为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3.3 传统国学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传统国学教育应让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达到树立良好价值观的目的。

韩愈在《师说》中道:“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传统国学中,教学不仅仅是指背诵、默写乃至应试等单一的形式,机械化的学习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压力,使之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然而,目前的教学却多以这种方式为主,影响了传统国学的教学质量。
        4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的策略
        4.1 重视培养学生国学意识
        意识是行为主导,所以教师要想顺利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首先就是要重视学生国学意识的培养,使其认识到学好国学、传承国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传承文化的一种使命感,但是对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来说要想强化意识并非易事,教师应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学生开始接触国学范畴内的知识时,就要为学生强调国学,给予学生具体的国学概念,帮助学生认知国学。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堂几分钟的时间调节学生的听课兴趣,然后抓住时机为学生普及国学范畴,较为常见的就是唐诗、宋词以及书法等内容,再有教师可在释义古诗的教学中渗透我国的历史文化,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认知国学。
        4.2 激发小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激发小学生对国学的兴趣主要是通过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国学知识的认知,例如教师利用课堂的一小部分时间开展古诗词接龙课堂活动,也可以鼓励小学生自己措辞组诗,还可以在整个学校内开展《国学》和《四大名著》知识竞赛。实际上激发小学生对国学兴趣的方式较为多样,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应掌握学生的兴趣方向,这样才能够做到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对于学好国学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这一环节还可以通过增强交互、归还学生自主性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学校方面可在每年的寒暑假选择国学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到省区参加古诗词大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和机会,促进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不断地提升自我。
        4.3 信息化国学教育拓展
        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而且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已经验证了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学课件等方式,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能够解放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解答学习问题,同时还能有多余的精力去调节课堂学习氛围,可选择小故事、小视频等播放方式促进学生对国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播放“经典咏柳传”、“诗词大会”等内容。
        4.4 强化学生的国学基础
        在强化小学生国学基础这一方面主要讲究背诵的原则,多读多背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最为主要的方式之一,所以教师应选择一些难易程度较低且学生必会的一些国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或者寒暑假作业,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并以奖惩的方式激励学生认真背诵。例如教师可复印一本有关国学方面的必背内容,可选择《千字文》《三字经》《声律启蒙》《百家姓》《论语》等方面的内容,目的在于为小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国学学习资源,从而逐步强化学生的国学基础。
        5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国学经典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师要结合国学经典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国学经典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志兰.刍议小学语文国学小古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要点[J]. 中国高新区,2020(11):108.
        [2]何顾梅.国学浸润,品学双长:浅谈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51.
        [3]韩路婵.浅谈国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完美体现[J]. 中国校外教育,2020(12):58.
        [4]丛龙梅.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探讨[J]. 华夏教师,2019(35):26-27.
        [5]李岷妍.国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文学教育(上),2020(7):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