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昌成
武汉二中广雅中学 430000
摘要:当前时代,素质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经过一定阶段的调查,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产生学习兴趣的。并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也出现了很多心理上的问题,这值得引起教师和学校的关注。基于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发展情况,教师一定要将健康生活、热爱生命等理念积极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心理疏导 策略研究
引言: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了一种厌倦、抗拒、无所谓的态度。而大多数的学生会因为学习方法不适合于自己,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固化,而使自己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就一降再降,甚至会出现厌恶的情绪。因此,教师可以着重关注学生的同学心理状况,发挥语文学科独有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更好地接受自己、接受学习、接受生活。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暴露出的劣势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使得学生、家长和教师过于重视学习成绩,而渐渐忽略了语文教学本来应该为学生带来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正确的三观理念、科学严谨的思考方法。当今时代的高速发展,各种社会压力在不断增加,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在层出不穷。那么,我们就能发现传统初中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虽然的确使学生成绩有所提高,但它打击了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使学生仅仅是将语文学习变成应付家长、教师和考试机制的程序化训练。他们甚至会会逐渐变得抗拒甚至是厌恶语文学习,并逐步放弃对自身的学习训练,导致语文教学启迪学生发展智力、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教学进城被阻碍。因此,对于初中的语文教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里状况的疏导,并对日常的语文教学进行与时俱进的革新。
二、中学生心理疏导的策略研究
1.在讲授课程前营造愉悦舒适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前,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再逐步进行规划好的教学环节,并时刻注意如何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使他们尽可能地融入到学习中,体会积极的学习氛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认真贯彻社会主义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中个人方面的“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自由平等”等理念,让学生不会过于抗拒教学。愉悦舒适的学习氛围,慈爱优秀的老师、积极向上的教学内容等都会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介绍一些名人积极向上的逸闻趣事,将课堂氛围尽可能地提升上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举行故事分享的活动。这种故事分享活动并不会在教师的规划设计上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去执行。教师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烦恼、所思所想。如果学生不愿意分享关于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让该学生分享分享自己近日看到的书本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在课上使学生亲自朗读出来,并且组织其他学生进行一个交流小节,使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使思想不断地碰撞出火花,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2.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
教师作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指明灯,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水准会对学生的学习道路上的选择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面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心理疏导的教学,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多多学习一些心理疏导方面的知识,然后不断强化自己的教学技能,最终打破对传统语文教学和基于心理疏导的多元化语文教学的边界,在教学中增添心理疏导技巧。教师还应该通过对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进行不断的研讨和交流,明确语文教师对学生心理疏导方面的职责和要求,将心理疏导的概念融入自己的心里,深刻认识到心理疏导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比如说,在讲授文言文时,教师应该从以往教学中单纯的字词到语句、段的教学思路转变为更加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在讲述文言文本身的含义和深意时,还要与学生自身紧密结合。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实际生活中的情况与文章中抽象的精神、意义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发散思维的方式更好地思考课文中的深层含义,表达自己的意见。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向教师一一诉说,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状态逐渐趋于平衡状态。
3.加强情境教学
如今多元化教学包括语言交流、多媒体、情境、生活化、合作等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为教师更好地将心理疏导理念融入语文教学提供了技术层面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情景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该课文的所表达的情感有着更好的理解,使学生逐步领会作者的心境和情感。然后教师就可以尽最大努力地消除掉学生对于语文总是抱着可望而不可即的态度,舒缓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不再在兴趣枯燥的环境中苦苦挣扎。
4.有目的地开展必要的心理辅导
目前,九年级学生的心理虽然已经趋于成熟,但实际上它却是不稳定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要对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利用学生的表达去分析学生本人的心理状态是否良好,然后对该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必要的心理辅导,来更好地帮助班主任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足够好的状态。比如说,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语文方面的问卷设置一些心理问题,然后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性,学会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那么,最后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慢慢地喜欢上学习。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利用自己作为语文老师的交流能力,积极带领学生乐观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使学生学会自己调节心理状态,变成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林丽梅.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及应对措施[J].考试周刊,2020(69):10-11.
[2]丁丽霞.初中生叛逆期心理疏导策略[J].新智慧,2019(23):104.
[3]苏进宝.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改善策略[J].年轻人,2019(12):43.
[4]严育红.心理疏导 为中学生健康成长导航[J].科普童话,2019(07):173.
[5]王前明.让心理疏导融入人文关怀[J].教师,2018(3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