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何健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何健
        新邵县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初中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更加喜欢活泼的课堂氛围。对此,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教学措施

        初中阶段物理学习十分重要,其作为一门重点科目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拓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极为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物理这个学科比较特殊,需要教师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提高课堂效率。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停留于传统教学模式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与此同时,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若是给学生们教授纯理论的内容,会难以增强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甚至会产生对学习的厌恶感,这样会降低整个教学的效率。此外,很多教师为了一味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利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形成两极化的现象,挫伤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同时还会降低物理教学有效性。
(二)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
        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围绕这一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们讲授知识,帮助学生培养人文科学、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以此让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当前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也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
(三)学生缺乏正确学习方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产生较大的关联。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十分重要,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教师没有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填鸭式教学方式较为突出,学生们思维惰性明显,没有深入探究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不强,自主探索能力较差。
二、初中物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其中引入科技名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物理学习过程中指向性比较差,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十分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针对于某位科物理学家的事迹也只是一带而过,这样不注重物理名人故事的讲述,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教学重难点知识与物理名人故事相结合,创设生动而有趣的课堂。例如,我们在学习“电流的磁效应”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首先对电流和磁进行讲述。接着,引导学生们想象将这两者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入物理学家奥斯特的相关故事,介绍这位物理学家在何种境遇下取得了重大的科学发现[2]。这时,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很多科学现象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只是我们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学生们也可以感悟到只有我们善于发现,并坚持到底才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这样,学生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也会注重观察细节,渐渐培养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引入物理口诀,降低学习难度
        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容易混淆。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朗朗上口的物理口诀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时,学生对于吸热、放热现象很容易混淆。对此,教师可以引入“汽熔升吸、液凝凝放”这一口诀,能够展现汽化、熔化、升华现象都是吸热的,液化、凝固、凝华现象都是放热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做题时直接判断,降低物理学习难度。此外,在学习“透镜”这一单元时,涉及到近视眼、远视眼的出现原因以及矫正问题,学生很容易混淆。对此,教师可以引入口诀“近前凹、远后凸”表示近视眼会成像在前方,应当利用凹透镜,远视眼成像在后方,应当利用凸透镜。这种朗朗上口的口诀能够更好地区分近视和原视,学生也很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应用于做题的过程中能够降低题目难度。这种口诀记忆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大大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当前,初中生大多是零零后,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在教师进行物理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他们这一代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渴望被认可、被尊重,希望能够在相对愉悦、欢快、平等、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才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愿望。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感交流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到失败,因此他们当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较为消极,希望得到教师认可。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激起对学习的兴趣,否则将会产生逆反心理,降低学习动力。对此,针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来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发现,学生们在实验中能够获得奇思妙想。教师需要捕捉学生们的这些奇思妙想并加以引导,为他们喝彩鼓励,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体会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课堂上,调节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增强物理学习效率[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对初中物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对当前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创新教学方式、引入物理口诀、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等形式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春宝.新时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72):133-134.
[2]王晓宏.树立"学为中心"教学观,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南北桥,2020,(13):188.
[3]付增娥.新课改下构建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J].新课程,2020,(14):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