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厚今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校
摘要:在培养学生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空间能力和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要对完善学生自身的知识认知结构体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起到绝对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还能够实现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为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配合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改进。使数学课堂更加符合当代高中生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预习环节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相应的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组织合作探讨,促进学生交流合作
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创新方法,可以改变学生间的关系、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助力學生的共同进步和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统一性的授课方式,坚持并落实合作的理念,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保证每个组都包含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从而提高各个小组的竞争力,进而组织学生们展开小组内的合作、探讨、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和空间,不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指数函数》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特点,笔者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首先,笔者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再从教材中为学生们设置探究任务,如,笔者出示两个函数,让学生们讨论两个函数的共同特征,这时,学生们便会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在经历了讨论的过程后,学生们加深了对定义的感性认识。这样,笔者通过组织合作探讨,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合作。
2开展探究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学教学方式可选择性更多,教师教学经验在不断积累,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日渐增多。为了在课堂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对问题展开积极思考,转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在和谐、高效课堂氛围中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与教师积极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在讲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性质时,教师为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借助于几何画板软件的绘图功能来生产关于三角函数动态效果,引导学生验证结论并解决问题。学生代表到讲台来根据几何画板使用方法,亲自动手画出角α終边和单位圆交点P,拖动点P来观察角α的变化。图形发生变化,从而发现在[0,2π]区间内正弦函数图像变化为0→1→0→-1→0,余弦函数图像变化为1→0→-1→0→1,从中发现和得到正、余弦函数单调区间和最值。在自主探究氛围中,高中生能够积极配合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师进行深度交流,认真思考遇到数学问题,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借助于几何画板展开探究,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寻找发现其中的规律,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3合理充分应用变式,突出知识本质特征
抽象性和理论性是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而不同的知识点则又有着不同的本质特征。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所谓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其关键就在于切实掌握知识的本质特征,而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本质特征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也就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换言之,采取合理的方式来突出和彰显知识的本质特征,可视为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融入高中数学课堂的基本途径之一。何谓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即某知识点区别于其他知识点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如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即为高中阶段函数的两项本质特征。那么如何突出和彰显数学知识点的本质特征呢?最直接和基本的方式就是引入变式让学生加以辨别,哪些形式的本质是相同的,哪些形式的本质是不同的,学生成功辨别出来了,也就说明其掌握知识的本质特征,而在此过程中也就锻炼了数学抽象素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出示四个函数:y=( )2,y= ,y= ,y= ,让学生辨别其中哪些是与y=x相等的,这学生成功分辨出来了,也就对函数的本质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和把握,而在辨别这一思维过程中,其数学抽象素养也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
4抓住课前预习环节
课前预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前预习,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并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标记出来。例如,在教学"对数函数"这部分数学知识之前,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分数学知识形成深刻认知,教师可利用预习引导学生了解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与函数图像等知识。开展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明确学习难点。比如,大多数学生不清楚对数函数性质的推导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重点讲解对数函数性质及其应用,以夯实学生学习基础。抓住课前预习环节,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5设计有提示性的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问题解答的主要指导思想便是数学思想,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搭建解题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有提示性质的问题,加深学生的认识程度,使其在解答问题时可以引用数学思维。具体而言,在设计第一个问题时,为了更好地渗透数学思想,教师应采用启发性与质疑性问题,之后逐渐提升问题的难度,使学生可以进行分析归纳猜想,并在思考过程中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例如:在教"多项式乘法法则推演"过程中,保障学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思维,拔高数学的学习高度,从而培养更高水平的数学素养。除此之外,在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费米猜想、数学悖论等,学生应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核心素养。
结束语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必须要遵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完全放弃主导,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才能够使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真正地落地生根,切实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与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戴勇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7(40).
[2]佚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的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