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梅
宜昌市第十一中学 湖北宜昌 443003
摘要: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这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这要求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把握生活元素,将其与化学教学知识和目标相结合,把生活知识与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更有效地让学生了解初中化学知识,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热情,从而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有更好的基础,有更高阶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日日生活皆学问,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着极为多元和丰富有趣的化学知识。而初中化学的教学中也涉及诸多化学现象,因此在这门课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基于基本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有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的运用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多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化学元素,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得到更多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息,帮助他们了解化学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灵活,促进其更能把握住学习核心,有更自主的学习化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用传统板书和重复教学以保证记忆质量的方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在遇到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时,也多数以抽象的回答帮助其理解,同时辅以大量题目的解答和训练,在这种传统的方式下,学生往往会固定化地学习某些知识点,难以创造性地体验生活、学习知识,更难以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化学学习联系在一起。
教师需要探寻新的教学方式和途径,即体验学生的生活,感受学生的需求,根据他们的特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并采用小组交流与讨论、设计游戏、参观实验、调查研究等丰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交互和生活中感受化学知识。比如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如何防止食物变质“、”如何处理衣物上的污渍“等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将这些日常生活的小困境纳入课堂讨论,再自然地引出相关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知识是可以来自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以生活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在更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也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将自己的兴趣转为对知识的热爱,不仅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更提升学生学习的活力效率。
二、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策略
1、实验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接受教学的基础之一,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实验场景,而这些实验可以切合学生生活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创设生活化的场景,将一些实验内容用生活里的小问题,小场景来引导出来,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就在身边,我们也可以是生活里的小化学家,鼓励他们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挖掘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小妙招,将实验教学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让知识不在高悬,而是能够被内化为他们内在的能力。
比如教师在人教版《溶液的形成》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演示溶液的形成实验过程,溶液二字很抽象,但是我们用生活中场景的物品就能调试出一杯符合实验要求的溶液。这时候教师可以用家中的杯子,并在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再按照适当比例加入常用的食用盐,再用筷子搅拌至杯中的食用盐全部溶解,则就形成了一杯稀释的盐溶液。
这时候可以问学生们,这是不是就是我们喉咙发炎的时候会被要求喝一口在嘴里含住的淡盐水。然后教师再在这杯盐溶液中继续加入一定量的食用盐,不断搅拌直到食盐无法溶解,这样就形成了一杯饱和的盐溶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饱和的盐溶液放入锅中加热,把盐水蒸发,这样可以在半稀释的盐溶液中提取出食盐。这样物质不同形态的改变和变化,可使得学生了解到溶液原来不是融化一切,它也有饱和的时候,融化在溶液里的物质还可以被提取出来,这样一些实验过程能够更加生活化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名词,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变为有趣且生动的化学概念,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和价值。
2、引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使得课堂教学生动化
部分化学名词和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会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承载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设计,则是能使得这个阶段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将生活化的素材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能够更有效地跟其他同学、老师等互动交流,从而更快更高效的学习。例如在《食品中的营养剂》这一单元中,可以用”知识小擂主“的小组竞赛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元素、食品营养剂等生活知识。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在商场或者家里搜索和观察物品中的多种营养剂,并有意识地将这些营养剂归纳整理,并形成汇报进行展示。让每一组同学都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余同学根据讲述效果和资讯的有效程度评分,然后按照评分效果选择保留某名同学,然后再按评分结果决定是否接受下一名同学的挑战,然后以此类推,最后评出这堂课程最优秀的”知识擂主“。通过这一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互教互助的良好习惯,并在良性竞争的友好氛围中调用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和更牢固的化学知识。
3、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新知识很容易遗忘,只有有效地复习才能“知新“。教学课堂是学生汲取新知识的主要场景,下课后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家庭复习则是学生巩固记忆和知识点的”辅助器“。教师应该明确,初中化学的知识点不仅仅是传授到了就等于结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即帮助学生运用这些化学知识点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的习题作业形式,除了做题之外,还应结合生活化的场景布置生活化的作业,从而将知识点与动手实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寻找各种资料、在失败中寻找和讨论新的实验解决办法,能让学生更理解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此外,教师要关注到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不同的进程和特点,学生不同的学生能力则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和进度安排,在统一的教学下,能够尽可能针对性地对学习相对弱的学生进行基础的巩固,对学习相对强的学生激发更多的挑战和创造。还要通过小组学习和汇报的形式,鼓励学生共同学习了解化学知识、共同进步,在心理、环境氛围和知识学习上都给予这门课程更鲜活的魅力,使得学生能保持对化学知识探索的兴趣和信心。
三、结语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化学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生活中的资源与化学知识点有机联系在一起,并将知识与实验技能,学习过程与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探索欲望融入到化学教学与学习中,以学生为主,教师教导为辅,充分调用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变为能够实际操作和应用的内容,真正巩固化学学习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向华强.初中化学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J].小作家选刊,2017(7):67.
[2]王延莉.初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研究[J].教育,2017(2):23.
[3]孟宪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5):127-128.
[4]刘燕霞.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6,22(3):152-153.
化学。
作者简介:曾春梅,女,土家族,1976.08.25,湖北长阳,中学高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