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吴文昊
[导读] 高中数学教育旨在培育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等若干方面的数学素养
        吴文昊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四中
        
        摘要:高中数学教育旨在培育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等若干方面的数学素养,然而以前老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实现这些目标,所以当前很多教师开始在课堂授课中研究和落实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和学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懂更多的数学知识,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授课质量。但是,纵观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实践中仍旧存有些许问题和困惑,难以确保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显著的升高。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问题,总结了几点如何提升探究性学习效果的思考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困惑问题;思考策略
        引言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加以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可以培育学生的思考习惯、逻辑推理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探究性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得到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独立挖掘数学问题、思考数学问题、解答数学问题。高中数学教育目标不同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目标,而是更加侧重于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借助逻辑思维规律以及拆解数学问题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即逻辑推理能力。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有效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很有必要。
        一、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问题
        (一)课程内容具备很强的逻辑性,一些学生基础知识储备量不够
        高中数学知识往往有较强的逻辑性,例如性质、判定定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等,这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都考验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基础知识的坚实度。一些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数学核心素养较低,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效果。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建立在有效的感性方法引导上的,如果缺乏严谨的数学基础,学生连最基本的书本知识都无法掌握,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就无法在引导中感受解题的思路过程,教书更不能培养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的形式化严重
        探究式教学经常以小组讨论、个人汇报等形式来开展和体现,因此在探究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形式化较强、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现象。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把探究性作为一种规定和套路来遵守,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探究性学习最能够体现的是创新思维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要以创新思维和灵活教学为主要参考内容,灵活地开展教学模式,促进探究性学习更好地、更科学地开展和应用。
        (三)探究性学习的落实范围有限
        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开展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对需要探究性学习的模块进行整理和区分,一些概念性较强的内容是不适合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反而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如果教师不重视课前准备工作,忽略指导性作用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一味地让学生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可能会使学生出现学习道路的偏差并得到不科学、不合理的学习结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提前决定是否应该展开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程度的收获并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提升探究性学习效果的思考策略
        (一)指导学生构建出显性的逻辑推理认知
        针对于高中数学教育而言,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育出逻辑思考能力,继而使学生可以有效运用和延伸思考其个人已然学懂的理论课程内容,最终形成优质的数学素养,比如,在一些数学证明题中函数公式的转换运用等。在高中数学教师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之前,应当要让学生明晰何为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这项能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指的是借助数学题型中,各个条件之间存有的潜在逻辑关系之上,推理出满足题目要求的定论和结果,涵盖了多维度思考数学问题、扩展思考范围、综合分析数学问题等。
        (二)合理运用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
        站在实际角度来看,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目标,是为了指导学生深度分析高中数学课本内容,学会如何运用课本知识,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察觉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教授“集合”这一单元相关的知识时,首先需要授课教师明晰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等方面。因此,在课堂授课期间,教师应该设计出与课程内容相关联、且新颖度高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汇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比如“集合能够运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设计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心生想要学懂课程内容的心里,继而使学生对总结出集合的定义和规律,使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学习环境中,培育个人的数学思考能力、探究分析能力、数学问题的处理能力等。
        (三)转变学习模式,突显教师的导向作用
        基于探究性教学模式具备教师作为导向作用的特征,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建探究性学习环境时,应该通过课内和课外数学知识相融合、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方式相融合、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相融合等等,唯有摒弃了老旧的机械式学习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新颖度高、实用性强的学习模式,才能够汇集学生的关注力,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致,帮助学生轻松地学懂更多的数学课程内容,最终使学生能够形成数学素养,以此保障高中数学课堂授课质量、授课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建探究性学习环境时,即便存在落实范围有限、学生学习形式化严重等问题,但是探究式学习模式仍旧可以挖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需要高中数学授课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展开全面研究,以期能够尽早优化全部的问题,保障高中数学课堂授课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裴曙东. 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C]. .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210.
        [2]王海露.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J].才智,2018(28):173.
        [3]王娟.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J].才智,2017(08):167.
        [4]牛伟强,熊斌.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6(28):55-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