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下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王永新
[导读] 数学学科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永新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劳店镇果刘小学 251802
        
        摘要:数学学科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新课改提倡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进行“零起点教学”,然而“零起点教学”的真实含义并非是字面意义上的仅把学生当做一张白纸,按照老师自我意愿的规划决定教学方向,而是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进行小学数学教育。尤其学生在进入小学数学初始阶段时,由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高低的差异,对于数学这一新学科的接受程度以及学生自身性格上的不同,数学学习效果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针对在“零起点教学”背景下,教师面对小学数学教学成果差异化明显这一问题,如何调整差异化教学策略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零起点教学 小学数学  差异化教学 教学策略
        “零起点教学”背景下,要求教师们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依照课标精准教学,不过分拔高,也不规避难点,不抢进学习进度,也决不延后讲课进程。并且由于孩子们的自身性格不同,对于初入小学数学课程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对于数学学习方法掌握程度、数学学习能力的具备也具明显的差异,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成果会出现显著的层次划分。这一差异化现象的存在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个极大挑战,对教师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在“零起点教学”背景下,面对学生层次差异划分,教师要能够直面差异化的存在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教学。
        一、承认差异化,注重差异化是进行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的前提
        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个体之间自然也会存在差异。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会逐渐显露。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感知到学生存在差异化,但有一些教师为了规避麻烦,会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自己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对于学生的统一教育和管理。因此,实行数学差异化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能够承认差异化的存在,意识到差异化的存在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并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是当地调整教学策略。
        二、差异化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差异化教学不只是体现在教师的理论教案中,真正将差异化教学的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即课前准备、课堂讲课、课后作业三个环节进行教学策略的差异化调整,因材施教,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1.课前准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
        低年级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时,学生们的数学基础不会有太过显著的差异,成绩的高低差异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并且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教师建立对学生个性特点有充足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等各种综合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精准划分学生层次是课前准备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但是,划分层次并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可能会因为多种因素产生相应的改变,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层次划分进行调整。针对不同层次面的学生,采取差异区别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导。
        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层次划分确立不同层次的目标。

针对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放低要求,重点关注数学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并多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尝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中等普通层次的学生,在掌握所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熟练地应用于解题。针对较高层次的学生,应该适当进行数学能力的培养,在熟练运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数学难度层次上的适当拔高。
        2.课堂讲课传授知识要通过不同的方式
        课堂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当堂课所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风格自然也是不同的,较低层次的学生可能需要很多遍巩固记忆才能彻底理解知识点,中等层次的学生可能需要特定的生活场景代入才能更好的领会相关知识点,而高层次的学生可能只需要简单地理解记忆。因此,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反馈,并针对特定学生个性和学习风格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地调整。
        针对低层次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对数学教学兴趣缺乏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多元化教学,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加减乘除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课堂小游戏,提前准备加减乘除符号和数字,让学生代表数字和符号进行运算大比拼,进行拟人化数学教学,最大限度调动较低层次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中等学生和较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和小组互助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在讨论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不论针对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要要采取鼓励式教学方法,不打压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3.有差别布置课后作业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当堂课上学生实际的听课状况,设置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对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可以选用简单的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适当降低作业数量。对于中等及较高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在布置基础知识点试题的基础上,出几道难度较高的题目,进行难度的适当升级拔高。
        在“零起点教学”背景下,要求教师们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按照新课标课标进行精准教学。
        三、结束语
        在不同成长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兴趣喜好都不尽相同,因此,小学生数学学习存在差异是一种必然发展方向。这一差异化现象的存在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个极大挑战,对教师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从心理上接收差异化的存在,并注重差异化的发展。在“零起点教学”背景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进行学生层次差异划分,在教学准备、课堂授课、课后作业三个教学环节中做到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杨仔艳.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0(41):156.
        [2]卢保红.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20(80):69-70.
        [3]赵秋月.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差异化教学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130.
        [4]郑鸿.探究在高中数学差异化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活动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