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流娥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完全小学 湖南省郴州市 423000
摘要:数学游戏对于学生思维激活,认识开启,兴趣培养,能力提升有着显著而重要的激发与调动作用,进而将学生引入更为欢悦、丰富、多元的认知视域,促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增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感染力、趣味性、影响力,又提升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为数学课堂教学效能提升提供鲜活且生动的助力。同时,伴随着数学游戏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挥与凸显,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也会逐步提升。基于此,教师应该以现行小学数学教学所涉及的知识与内容为载体,深度挖掘蕴含于其中的游戏资源、素材、活动,在充分借助传统游戏的基础上对其适时创新、变革、优化,编制出符合学生认知特性的游戏规则,开发出蕴含游戏特质的微课程,让学生在蕴含数学知识、内容、公式、定理、概念等元素的游戏性微课程驱使下更好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升数学素养。让学生在学数学中玩出逻辑思维,玩出发散思维,玩出合作意识,玩出创新精神,玩出运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游戏;微课程;设计;实施
将数学游戏融合至小学数学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启、认识的提升,兴趣的激发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很多游戏在深入开展中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无形之中也会冲淡教学主题,甚至对于一些专注度、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有些孩子在游戏中玩的不亦乐乎,但是回归知识学习则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无所适从。而直接剔除数学游戏的课堂教学,则于无形之间丧失了一定的感染力与趣味性。针对这一矛盾,教师可以尝试开掘一些辅助性微课程游戏,在确保不挤占教学时间、不分散学生精力的情况下为数学教学注入适量游戏元素,让学生在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游戏微课程辅助下实现思维开启,获得认知提升。可以说,游戏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既化解了游戏与教学之间的矛盾,又提升了教学的活力与韵味。因此,教师可以以设计和实施游戏微课程为驱动,对小学数学教学适当优化,让学生在多元性、丰富性、趣味性游戏微课程的驱动下快乐学习数学知识,实现思维迁移,以别样方式玩出新思维,玩出新活力,玩出新认识。
一、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凸显出数学游戏微课程的趣味性、思维性
在数学游戏微课程设计时,教师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审视其在目标定位与落实准则层面的导向与作用,使其服务于问题解答,作用于知识学习。既要提升其深度,又要彰显出趣味,进而吸引学生在玩游戏中探索游戏本质,将游戏活动迁移至数学知识学习领域。同时,应该尽量凸显出游戏的挑战性特质,让学生在游戏中萌生探索、思考、解答的欲望,达到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的目标。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英雄联盟”游戏微课程,让学生自由组合,四人一组,每人下发1--10共计10张数字卡片,然后让学生分别随机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在开展计算竞赛,最先算出数字24者位赢家,每赢一次,得到4张数字卡片,直到小组内某一位同学的数字卡片全部用完,宣布游戏结束,赢得卡片最多者位赢家。最后组织学生来总结游戏过程中涉及的运算规则,帮助学生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获得更为深入的理解。
二、灵活选定教学内容,体现出数学游戏微课程的迁移性、多样性
使承载着数学思维方法的游戏微课程进入数学课堂,可以于无形之中弥补教材内容过于抽象的不足,也可以实现对于学生思维的激活。
因此,教师在游戏选用时,应该切实提升其深度与韵味,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感受快乐,沉浸于游戏之中获得思维开启,并在每一次玩游戏中都可以获得新发现,实现对于思维的多次深化。例如,在空间几何类知识教学中,可以适时选入魔方游戏,激发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还可以对诸如踢毽子、萝卜蹲、跳房子等传统游戏适时创新、优化,并将其与具体教学内容对应起来,促进学生思维的迁移。譬如,在“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跳房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单位间的进率变换,理解图形的拼组与设计,发展空间观念。
三、适时重构游戏股则,彰显出数学游戏微课程的探究性、发展性
为了促使数学游戏微课程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游戏微课程应用中必须对游戏规则予以灵活创新与充分构建。让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合作竞争、互动协作。一是凸显出规则的灵活性。对于一些参与积极性不高,或者互动不够充分的学生,可以适时变化游戏规则,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至游戏规则的制定,在机动性规则驱使下激发学生的参与、探究欲望与热情。二是彰显出规则的延展性。可以在学生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组织学生集体为游戏命名,融入在疾患的游戏道具等。同时,针对小学生爱冒险、敢挑战的特性,对游戏规则的标准适当提高,让学生在多元游戏的刺激下激活思维,实现对于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高效制作教学视频,展现出数学游戏微课程的解惑性、发散性
为了节省游戏介绍、规则展示、教师示范等对于教学实践的挤占,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对应的微视频或者微课,在游戏微课程开展前予以呈现。在游戏微课程开始前,将有关游戏背景的介绍,游戏来源的展示,游戏玩法的示范,游戏规则的明确等集中展示、播放,实现对于学生参与兴趣的调动与激发。而针对游戏中的一些突破口、重难点等,教师可以在反馈或者总结环节借助微课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在反思与回顾中感知游戏微课程中蕴含的数学魅力,进而达到微课辅助教学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在教学结束后,将一些对于教学内容的延伸性、拓展性、迁移性游戏制作微课,分享至课外交流平台,共学生在课外实践、参与,真正达到玩出数学思维的目的。
五、结论
总之,实现数学游戏微课程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紧密衔接、有机关联,既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游戏教学的不足与缺憾,为教学效能提升诸如新鲜血液,提供多元助力;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开掘学生的认知潜能,而且,会促使学生在游戏微课程与不同知识、活动关联中更好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升综合素养。但是,由于数学游戏微课程的开发、设计、利用存在较强的创新性、迁移性、多元性,只有以学生实际与知识特性为基础,在充分考量学生学习需要与接收能力的基础上对不同游戏元素、资源、素材等有机整合、合理优化,方可最大限度激活学生认知潜能,带动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承载着数学游戏元素的微课程驱动下获得思维发展,开启全新认知发展旅途。
参考文献:
[1]孙彩红,孙梦颖,王筱婧.利用微课程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1):97.
[2]汤莉莉.思维玩出来:小学数学游戏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0):90+89.
[3]赵敏芳.微课程教学法:让学习变得更高效——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0):56-61.
[4]夏杭英.思维玩出来:小学数学游戏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小学教学参考,2018(3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