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思路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塞衣来·塞地尔丁
[导读] 计算能力是小学学生应当具有的数学基本学习能力,也是学生探索数学实际的基本工具
        塞衣来·塞地尔丁
        伊宁市第五小学 835000
        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学生应当具有的数学基本学习能力,也是学生探索数学实际的基本工具。在课程内容多样性和多元化趋势发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容易忘记对学生基础计算能力的保持和进一步培养。这样,基础未打好,对今后的解题技能训练也是不利的。本文就如何提高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培养良好的计算过程书写习惯,减少书写错误,强化学生对算法、算理的掌握,教会学生速算技巧,,优化计算能力训练情境等策略策略,力图打开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提高
        引言:计算能力与公式的运用、方程变形、数字计算以及函数计算等都密切相关。小学二年级的计算能力主要集中在适应教学内容的,表内乘法、除法、100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和有余数的除法,而且这些内容是递进的,表内乘除法,百内加减法是混合运算的基础。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不断扩大,计算的法则也越来越多,需要作出计算的题目也逐渐趋向于抽象化、综合化。教师要适应这一形式,在前期基础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采取趣味教学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混合运算的简便方法的教学。
        一、培养良好的计算过程书写习惯,减少书写不规范产生的错误
        在平时教学和批改作业、试卷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往往存在着速度慢、错误多的问题,有的学生还有依赖计算器的不良习惯。对习惯的改变,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从学生认真意识入手,对速度先不做刻意要求,使学生保持准确率,再慢慢进行快速计算的训练。学生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数学计算素养,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会有效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对数字、字母、符号的书写太过潦草而导致出错,避免解题中的漏洞百出,这样可以减少因为重新计算而产生的时间浪费。
        二、强化学生对算法、算理的掌握
        小学数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关注学生理解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为学生主体发挥能力创造条件,充分考虑到学生体验过程,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充分的锻炼思维,充分动手计算,表达自己意愿,公平分享交流,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算法解决的是“怎么算”的问题,算理解决的是“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例如,连除的简便运算,我们会让学生通过对一组数据的观察来进行比较总结出方法,30÷5÷2=20÷(5×2)。这样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方式,就可以实现简便运算。尤其是教师通过互动终端来帮助学生进行操作和理解,可以很好的解决除法意义上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的问题的理解。
        三、教会学生速算技巧,指导学生实现思维创新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能力之一,在计算过程中,如果能能够做到快速计算,将会提高效率,增强学生自信心、体验感和成就感。

也能够有效避免在长时间计算过程中,受外径非智力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等计算细节失误。比如混合运算技巧:
        1.找互补数。比如题目12+17+28+13的计算,12+28=40,17+13=30,因此这两对数要凑在一起。运用好加法交换律,找准能够凑成整十数的加数,优先把他们组合起来。
        2.拆分法。如题,13×4的计算,可以将13拆分成10和3,于是就有13×4=(10+3)×4=40+12=52.
        3.分组法。如题,计算2+4+6+8+12+14+16+18+20,本题可以凑整2+18=20,4+16=20,6+14=20,8+12=20,10+20=3,这样和为20的有5组,答案为20×5=100。
        这些简便运算的方法,如果熟练了是无需笔算,直接通过观察就可以口算出来的,而且思路也比较简单,避免了笔算的繁琐,对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四、优化计算能力训练情境,培养学生动脑开展运算的主动性
        活动中增强小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增强课堂设计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如,利用数学游戏中的娱乐元素丰富课堂上单调的数字、公式,使教学手段。教师可以营造速算竞赛的情景,竞赛的过程,兼具压力和奖励,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比较明显,使得他们把提高计算能力当成主观诉求和积极追求。学生主观上进的学习态度,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赢取胜利的信心,享受训练过程的乐趣,体会到计算得出结果时的成就感。此外,教师也需要为为学生关心数字提供氛围支持,比如商店里的价格数字、商品包装上的重量数字。学生在主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会减少对纯粹数字计算的烦躁心理,将生活认识与数学探索相结合。
        结语:总之,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实施,需要将学生基础计算能力和算理教学、开发思维结合起来。并以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通过促进学生转变对数学计算能力的畏惧心理,改掉马虎和偷偷懒的坏习惯。在小学这一数学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建立一些有基础作用的能力,形成对以后从数学学习都有益处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秦天莉.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学周刊,2020(28):45-46.
        [2]张玉翠.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0(81):105-106.
        [3]牛顿.强化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试题与研究,2020(26):172.
        [4]罗丽丽.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