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刘廷斌
[导读]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在教学任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刘廷斌
        吉林省德惠市第十五中学
        摘 要: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在教学任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新教改的推行,各种新奇有效的教学理念也被逐渐引入和推广。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新鲜的教学方法,同样也被引入到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方法,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激发了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本文对问题导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展开了一系列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
        
        初中作为进入高中教学前的一个过渡阶段,在整个教学阶段中有着非比寻常的特殊性。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任务中,对老师的教学目标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要做好对学生小升初的过渡性的心理调整,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自觉性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共同配合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初中的数学的教学中引入了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一种爱钻研问题的好习惯。
        1 问题导学法的价值
        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意味着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需要记住理论知识,同时对这些理论知识要形成自己深刻的正确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顺利,从而取得好成绩。为了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成绩,加深对知识的巩固。教师在教学任务中引入问题导学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原理就是通过引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常见的话题有游戏、娱乐、新闻事件,这些话题是生活中遇到的热点话题,具有很大的探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理论知识与新闻话题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式地提问,强化了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然后,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工作的同时,也要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一些老套不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同学的关系要处理得当,不要形成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对老师形成一种依赖性,不愿意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一遇到难题就不想自己动脑筋解决,等着老师给答案。因此教师也应该主动学习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同学们学以致用。这样就可以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之后,内心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自豪感、满足感,就像自己征服了一座大山。这种自己取得的成就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的努力,更加的爱动脑筋,孜孜不倦的探求知识的海洋。


        2 问题导学法具体策略探讨
        2.1 目标性地引出问题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新式的教学方法,核心理念在于引出问题的巧妙性。因此教师在每一次引出问题之前,需要对问题多次斟酌,确保问题的有效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章节学习内容,不能超出所学知识以外。只有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之中才不至于被问题难度吓到,丧失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但是同时也需要具有一点挑战性。所以老师在引出问题之时要把握好一个度,才能更好的将学生带入问题的思考情景之中。比如在教导函数知识的过程时,教师首先要对本章节内容进行一个详细的梳理,帮助同学们形成一个知识架构。对于函数章节的难点、易错点,教师不妨多多引导学生,通过举例问题的引导办法对学生提问,将学生带入到问题之中,从而发散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
        2.2 构建问题场景
        场景的构建对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给学生更加具有画面感,不那么抽象化。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问题导学法的巧妙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想方设法的设立场景。老师在教导一些简单函数知识时,可以利用篮球的抛物线做一个形象的介绍,让学生知道函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消除学生内心的恐惧感、陌生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学习函数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些当今股票走势图,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学生对于函数知识的理解,揭露曲线与数据之间的微妙关系。同学们在观看这些曲线时,就会将自己带入到这些曲线图纸中,进行思考和探索,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发散性思考,让自己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探求精神,最后老师与学生之间得到了一个双赢的效果。同学不但学到了知识,加深了知识的理解,作为引导者的老师也出色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改善。
        3 结束语
        新课改的推行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推行的过程之中必然会遇到阻力。我国一些偏远地区,经济文化实力弱,教育水平跟不上。不论是教师综合素质,还是教学软硬件设备都需要完善。因此只有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问题导学法,才能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剑.新课改下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01):31.
        [2]钱伟.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J].考试周刊,2018(03):52.
        [3]高江.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解决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