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史结合在新高考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胡蝶蝶
[导读] 在新高考和新教材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要,跨学科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胡蝶蝶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516001
        【摘要】:在新高考和新教材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要,跨学科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和历史的结合就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教学。文史结合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尝试。
        【关键词】:文史结合  新课改  中外历史纲要   春秋战国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新高考模式下的现状
        今年进行新的高考模式“3+1+2”的模式,其中物理和历史必选一科。由于考虑大学录取分数、专业选择、毕业工作等诸多问题,学生大部分选择物理,特别是很多学生在高一就确定选择物理,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学历史没什么作用。如何让学生重视历史,提高课堂的兴趣和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考虑的问题。
        2020年语文高考出了很多有关于历史的材料和故事。语文统编教材中不管是必修还是选择性必修都出现了很多文言文类的文章。因此,我尝试对教学方法和课堂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体现文史结合。
二、文史结合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文史结合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例。根据课标要求运用文史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引用《经典咏流传》 第二季《论语》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论语》是什么时候的作品,描写的是什么内容,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历史史实,从而导入本课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用唱和朗诵的方式,让学生更能体会里面的思想感情。
        2、引用今年语文高考全国一卷的作文材料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让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从而引入本课的第一子目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的内容。
 “春秋时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2020语文全国高考卷一卷)通过这段材料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五霸”?
        通过春秋战国时期地图的展示,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时空观念。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以及之前的预习,学生一般可以回答春秋时期诸侯为了扩张势力,确立霸主地位而发动战争。分封制宗法制逐渐走向崩溃,周天子权威受到冲击。由于战争不断,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往来,经济政治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从而促进民族交融,民族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相对落后的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促进华夏族的发展。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齐桓公非常重视人才,宽容大度,即使与他有私仇的管仲也得到了重用。说明春秋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变化,知识分子的影响越来越大,促使“士”阶层逐渐兴起。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和发生的变化。通过齐桓公的做法,老师可以总结,引申至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心怀天下的责任担当。另外,从这则材料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语文作文的选题方向,如齐桓公的唯才是举,以国家大事为重,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文的选题,提升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3、引入教材《史记·苏秦列传》、《史记·商君列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史料了解战国时期经济发生的变化,理解各国变法的背景和必要性,让学生总结历史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等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4、引用语文课本的文章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知识。由于这一课是高一第二课的内容,因此需要了解学生在初中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删减。引用《论语》、《道德经》有关孔子老子思想的句子,了解孔子老子的思想。由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已经学习了《论语》的基本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材料自行翻译和总结孔子的思想。
        百家争鸣的内容亦可引用语文教材的文章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第四子目百家争鸣的基本学派的思想,体会百家争鸣的意义。但是这一部分文章大部分是在语文统编版的选择性必修,在解读上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处理,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可以适当的选取学生比较好理解的材料对百家思想进行解读。
三、文史结合的效果
        文史结合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使课堂的氛围比较活跃,让学生逐渐的重视历史学科,提升历史的学习能力。文史结合有利于扩大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进行思考,更有利于学生不同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材料的意思,找出关键词,提炼材料的主旨,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便于学生面对不同的材料和故事时知道如何去概括,提升学生的做题解题能力。
        在教研方面,文史结合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知识储备量,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的展现给学生。也有利于语文和历史的跨学科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要有历史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语文教材和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选取材料上有一定的区分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反思,进行自我提升,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
【参考书目】
张圣洁主编:《论语》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9年版
老子著;富强译注.《道德经》 作家出版社 2016版
温儒敏主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择性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版
【参考文献】
[1]陈敏.文史结合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文理导航.2014.3
[2]黄秋霞. 诗歌,让高中历史教学更灵动-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2(2)
[3]朱晓坤.浅析文史结合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传承.2009 (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