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杨小勇
[导读]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杨小勇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卡拉乡小学
        摘要: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要求,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开展生活情境集合了生活化教学理念和情境教学模式, 能够以一种形象、直观的形式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本文基于生活情境的特点与优势,将提出几点小学数学 教学中实施生活情境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
引言:
        在课堂上构建生活情境就是借助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口述、 表演、活动等形式,在一定设备和工具的辅助下,将生活中的某些场 景照搬到课堂中,让学生在生活问题中抽离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 知识点来解答。这样的数学教学展现了问题的来源,也体现了知识的 去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有力平台。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一)使学生将生活和学习紧密相连
        数学是一门包括计算、证明、推理等逻辑思维比较强的科学。由 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推理和思考能力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和知识。 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任务,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 为基础,并且还要将这些内容和生活教学情境合理结合运用。尽力将 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为学生的理解提供良好的条件, 让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全面认识,继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以及对数学学习的认识。
(二)将抽象化转化为形象化
        数学学习比较抽象,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对心理学多少都有 基本的了解。就小学生而言,小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很小的范围 内,理解能力较差,如果将生活情境引入教学中,可以实现抽象知识 的具体化,这样就可以实现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实际认识,可以轻 松地理解数学的含义,还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中都有所涉及,但是由于学生年龄 较小,无法将两者的关系有效结合在一起,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以积极 的姿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到更多的数学 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效果,并自动将 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三)对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中的缺点不断完善。新的教 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被应用在课堂中。教学方式没有优劣,在不同的课 堂上,运用相得益彰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水平。生活情境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生活情境教学 中,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让学生体验到任务,提高 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这样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实施
(一)从生活问题中抽离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每一课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和理解能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教师要利用教材的优势, 从生活中找出更多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也参与到构建生活情境的 过程之中,增强他们的实践意识。以“正负数”一课的教学为例,教 材中提出了用正负数来表示温度的生活元素,除此之外还可以总结出 许多,如商场在一月份内的收入可以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一个人向南走 10 米记做 10,那么他向北走 5 米就可以记做-5。

在教 师举出这样的例子后,学生们恍然大悟,也能够联想到类似的生活问 题,如比赛中,得分用正数表示,扣分用负数表示;每月支出的零用 钱用负数表示,工作所得的收入用正数表示等。在这样的引导下,学 生渐渐意识到了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体验,开始学 会用生活化的眼光来审视课本中的问题,这便是他们实践能力生成的 萌芽阶段。
(二)引导学生参与到生活情境的构建中
        以生活情境为手段展开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感知中学 习,在体会中领悟,彻底改变以往“置身事外”的“旁观式”学习, 深化学生的体验。因此在构建生活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参与进来, 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就在课堂上 与学生们展开了这样一次创设情境的活动。首先我为他们分发提前准 备好的“电影票”,票中标出了排列的位置,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拿到 的票找自己的位置。课堂上顿时热闹非凡,部分学生在开始时还有些 茫然,但在看到其他同学找位置的方法后,也找到了诀窍,最终都坐 在了相应的位置上。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回忆起了自己在和 父母看电影时找座位的生活经验,且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其中。解决了 传统课堂互动上部分学生难以参与的问题,也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数 学的快乐。本课教学最终也快速达成了目标,十分高效。
(三)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生活情境
        通过活动创设情境仅仅是开展生活情境教学的一种手段。这一模 式的优势是增强了学生的课堂体验,加深了印象,但却需要占用较多 的课堂时间。如今,现代化教学设备走入课堂,其多样化的功能可以 说是“无所不能”的。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教学设备创设生活情境,不 仅生动直观,且便捷高效,效果同样明显。以“平移”一课的教学为 例,为了使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 示以下画面:公交车从路的一端开到另一端;电梯从 1 层上升到 5 层; 教室中的椅子从一端挪到另一端。通过以上画面来引出“平移”的概 念,并鼓励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的平移现象。这样的直观演示不仅将 本课内容与生活元素相联系,也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体现了动态化教 学的优势。且这些画面的展现仅在教师的快速点击之间,十分的高效, 节省了课堂时间。
(四)从课堂情境走向生活实践
        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既然要体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那么 何不将课堂延伸,将学生真正带入到生活中呢?生活是一个大课堂, 有取之不竭的知识和无穷尽的问题等待着我们探索。教师要借助课下 活动,课后作业,将生活情境真正回归生活。例如,学生学习了“一 天的时间”一课,教师可以将书本作业变为实践作业,让他们在周末 记录自己一天中的活动,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以及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点。如早晨 8:00 起床,8:30 分吃早饭,下午 1:00-2:30 和爸爸 妈妈逛超市等。在课堂上,学生们相互交流自己周末一天的活动,不 仅巩固了他们认识时间,看钟表的能力,还使他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 逝,领悟到了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在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一次素质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生活情境教学,具有培养学生 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印象,促进理解等多重作用, 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跟上教育改革 的“潮流”,推动数学教育的实践发展,培养出社会适应能力更强,更 符合时代建设需求的实践型人才。本文提出的几点有关小学数学生活 情境教学的建议希望能够为业内同行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3,03:110-112
[2]柯惠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2,01:144-145
[3]徐梅.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开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30):49-49
[4]高连奎.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 教育,2014(20):136-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