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联红
河南省平顶山市财经学校
摘要:现代抽象艺术是艺术创作领域的重要部分,“抽象化”这一手法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及其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心。本文探索了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特点以及抽象艺术发展时期的社会背景,并将二者进行对比与联系,研究“抽象化”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抽象化,抽象艺术,现代美术
艺术创作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艺术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不同风貌。在现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人们所追求的艺术作品呈现出多样化,艺术创作的关注点从宗教和社会现实转向了人类命运和地球生态,在表达手法上宣扬不受限制的艺术表现形式,抽象化成为了这一时期的特点,艺术家们开始注重艺术与其它领域的交流以及技法上的创新。
抽象化这个名词本身是指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叙述的简便和准确,只保存和某一特定目的有关的资讯。抽象化的过程是普世文化的通则之一。[1] 在艺术创作中,大部分人将“抽象”与抽象画等同起来,但事实是抽象化可以指任何由现实世界中提炼出的物件或图像,或者是一些完全无关的概念。抽象艺术作为当今广受关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中国书法作品。抽象化在中国书法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论欣赏书法作品的观众是否能够读懂文字的意思,都可以领略到书法作品的美。这种抽象的艺术表达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虽说抽象化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人们真正开始使用抽象化这一工具进行创作集中于十九至二十世纪。十九世纪西方艺术运动中,出现了一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艺术风格,包括象征主义、印象派、综合主义。
象征主义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其艺术作品倾向于灵性、想象力和梦幻的感觉。象征主义者认为艺术应使用间接的方式来表现更绝对的真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艺术家使用抽象化作为工具进行创作背后的思想,即他们为什么选择从现实中提炼出概念,而非直接表达的思想。莫雷亚斯(Jean Moras)认为“形式本身不是目的,思想观念是目的”,“思想观念用可察觉的形式装饰起来”而不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对事物进行直接的表达。[2]
象征主义代表人物法国艺术家奥迪隆·雷东,在1900年左右创作出多幅关于多梅西城堡的作品。该系列画作模糊了山水景观的地点和空间,多用黄、灰、浅蓝和棕色描绘树木的枝干和细节,花朵的形态以及自然环境的构成。通过这些手法,雷东创作出的画作静谧、低调,是象征主义画派艺术作品中出色的作品。
综合主义来源于画家高更的自称“综合派画家”,该主义发展初期与分隔主义有很大联系,后来才逐渐变得与象征主义有关。综合主义画家创作目的为表达观念、不同气氛和起伏情感,是自然主义的对立主义。遵循该主义的艺术作品并没有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它综合了三种特点,一是自然题材的外在样貌,二是画家对主题的感觉,三是画家对颜色、形态的纯粹美学考量。总的来说,该主义画作重视印象、综合和感觉,并且使用了抽象化作为工具进行创作,色彩鲜明,表达情感充沛。[3]
综合主义代表人物法国艺术家保罗·塞律西埃,曾创作出著名画作《The Talisman》。它描绘的是自然景观,画面正中是一片水域,四周被树木包围着。画家使用大块的颜色创作出树木的形状,而非具体的线条,水中树木的倒影也同样为色彩的堆积,大量颜色的使用带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该画作成为综合主义画派的经典作品。
进入二十世纪,抽象表现主义真正得以建立,同时期出现的还有野兽派、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在该时期,抽象化使用达到了高峰。超现实主义派理论家安德烈·布勒东于1924年发表的超现实主义宣言指出,超现实主义“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4]超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是大规模的强烈反差物体并列和畸形的逻辑构造。该主义画家为了表现出这一点,经常使用特殊的表现技法来进行创作,通过对超现实世界精密、细致的描绘来表现出这种反差感,强调直觉和潜意识在画作中的存在。
该画派代表人物为比利时画家勒内·弗朗索瓦·吉兰·玛格利特。勒内·玛格利特曾创作出一幅颇具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画作,这幅名为《形象的叛逆》的烟斗画作,上面醒目的标志着“Ceci n'est pas une pipe”,即“这不是一个烟斗”。该画作经常被用来解释超现实主义的观点,突出展示出超现实主义画作中的逻辑构成与表达目标。
抽象表现主义来源于德国霍洛吉在1919年对康定斯基绘画的评论,他通过使用该词来表达出艺术作品超脱于虚无以及逃避现实的特性。1944年,美国批评家詹尼斯又使用该词称呼二战及二战后崛起于美国的抽象画家。该主义画家众多,其中代表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从1947年使用一种名叫“滴画法”的方法进行创作。他使用硬刷、棍子和注射器作为工具,使颜料从他选择的工具滴落到画布上。这样的创作方式使他逐渐放弃了形象的表现方式,并对使用画笔的传统进行了挑战。在他的绘画作品中,由于采用了这种独特的方法,导致构图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认,画面上线条纵横曲扭、色彩变幻无常,人们根本无法看到绘画对象的真实客观特征,能够看到的则是一种极其强烈的情感的宣泄。有学者认为人们在欣赏波洛克作品时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被激发,使观赏者能够在头脑中对作品的绘画过程进行重现。该理论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波洛克的作品会给人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5]他的作品采用了抽象的形式,在绘画过程中画家是主观的、感情化的,描绘出的作品有大量混乱的图案,但是在整体上又是具有结构的。
另一位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威廉·德·库宁则以“折中主义者”自居,他以人体为绘画主题,也会加入风景及书写的象征符号来突出他的抽象世界。[6]他画作中的大部分女性素描充满着线条,这是他形式革新的重要标志。德·库宁有时会闭上双眼创作素描,以此来提倡冒险主义精神。德·库宁的画作中没有一处是清楚描述的,人的身体常常变化为抽象的风景元素,并且画中女人的表情往往是夸张不切实际的,与传统的古典美女形象迥然不同[7],这体现出他对古典艺术作品的反思以及对现代艺术发展的独特思考。
纵观抽象艺术的发展史,可以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艺术作品的存在意义从宗教叙事和教育目的转变为人类情感和思想的传递与表达,这种变化符合当代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突出表现对个人情感体现的尊重以及个人与自然环境的沟通。艺术作品的存在意义不只局限于对“美”的表达,更彰显出人类思想的进步和世界价值观的变革。
文献引用
[1]Wikipedia,Abstraction,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A%BD%E8%B1%A1%E5%8C%96
[2]par Jean Moréas,paru dans Le Figaro[M],le samedi18 septembre 1886,Supplément littéraire,p.1-2
[3]Wikipedia,综合主义,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6%9C%E5%90%88%E4%B8%BB%E7%BE%A9
[4]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宣言》[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2
[5]Wikipedia,Jackson Pollock,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B0%E5%85%8B%E9%80%8A%C2%B7%E6%B3%A2%E6%B4%9B%E5%85%8B
[6]德·库宁,《德·库宁》[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9
[7]Wikipedia,Willem de Kooning,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8%81%E5%BB%89%C2%B7%E5%BE%B7%C2%B7%E5%BA%93%E5%AE%81
[8]TAHcItZ3e-9_CA at 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 maximum zoom level
[9]The Yorck Project (2002) 10.000 Meisterwerke der Malerei (DVD-ROM), distributed by DIRECTMEDIA Publishing GmbH. ISBN: 3936122202.
[10]http://www.wikiart.org/en/rene-magritte/the-treachery-of-images-this-is-not-a-pipe-1948
作者简介:郭联红,1972.08.14,单位:平顶山市财经学校 职称:讲师;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