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军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 山东 菏泽 2737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受到的各种诱惑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所以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也成为高中学校需要切实加强的一个问题。体育教学作为一个可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科目,其与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这也是高中阶段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学生利用体育运动不但可以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而且可以提升其心理素质水平,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有效。同时,高中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通过体育运动进行释放,这是一种安全并且有效的方法,对于纠正学生极端心理有很强的作用。本文就主要针对高中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教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引言:
高中生这个阶段他们以及拥有自己看待世界的能力以及意识,因此他们的逆反心理是比较强的,而且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因为有高考的压力,所以学生一直处于强压的状态下,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方面或者是教师需要做好心理健康的引导,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发展一直处于正轨,不会出现问题。体育运动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而且高中的体育课程是学生为数不多可以进行放松的课程,利用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而且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负面情绪的发泄,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很明显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社会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做出极端事件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 学生进行世界观的平衡,使得学生的心理世界和客观的现实世界进行匹配,这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一直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并且也有助于学生意志以及行为状态持续的白痴,这对于高中生来讲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一个稳定的状态才可以跟随高中学习的节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高中的体育教学中本质上蕴含有一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这部分的呈现力量不足,进而对学生形成的影响也不够大。不过将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这可以促进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很好的缓解,并且将其不良的情绪进行书法,进而使得学生心中的疲惫感得到恢复,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二、有机结合优势
(一)锻炼学生个性
不同的学生其心理问题是不同的,这主要是因为每一个学生所面临的环境是不同的,所以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而不是群体进行,这样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将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运动,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发泄,而且在发泄的过程中不仅仅锻炼了其身体素质、舒缓了其心理问题,而且还会让其喜欢上某种体育项目,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锻炼[2]。此外,两种课程的有机结合直接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改革,使得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二)改善心理问题
目前高中生都是零零后,他们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经历过多少的挫折,但是在高中的学习中他们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再加上多方面的学习压力,使得其心理问题比较多。而家长和学校根本就不重视这一方面,进而使得学生的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地进行发泄,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令人可惜的事情发生。不过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直接放大了体育的心理教育功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进行安全地情绪发泄,而且体育运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增强学习自信
高中的学习内容十分多,并且时间也比较紧张,所以在面对难解的问题时学生会有一种焦急心态,并且随着各方面的压力慢慢地会使得学生形成心理问题,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而且也对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3]。
而体育活动是最容易获得成就感的项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具有很明显的作用,而当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进行融合之后,这个功能会被放大,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自信会进行拓展,不但舒缓了学生的情绪也锻炼了学生屡败屡战的意志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此外,在进行体育活动中,相互的配合是非常平常的,这可以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锻炼,并且学生之间的鼓励以及友情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舒缓,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有机融合策略
(一)教师模范作用
高中生已经具有了良好的自我认知以及辨别能力,这也导致他们对于世界的区分非常详细,对于教师的情绪以及动作等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判断。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并且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这很不利于课程的教学。而且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做好模范作用,让学生感到其身上的善意,卸掉其心中的防备力量,这样体育教师才可以进去学生的内容,并且让学生更为信服。当师生之间产生信任感之后,接下来的教学就会变得十分地简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效的体育运动,帮助学生舒缓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证伪正确。当然,这些前提是教师也要具备相应的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素质,毕竟只有教师具有相关的品质以及素质才可以有一个有效教学。
(二)创设轻松环境
高中生一直处于一个压抑的课堂氛围中,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有很强的学习兴趣。而且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也有利于教师开展融合之后的课程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心理上的放松,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当然,课堂中的体育项目不能太过于复杂,高中生很多都已经在学习的极限状态,如果过于复杂不仅仅不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而且还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出现问题,这有可能加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4]。此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这不但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效率,而且通过相互的交流可以舒缓学生情绪上的问题,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
(三)优化教学内容
高中体育教学的时间安排是比较少的,所以为了可以在较少的时间里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完善效率,那么教师就需要做好课程的设计,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课程内容的拓展,并且合理地设计体育项目,将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融合进入体育教学中。并且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潜移默化的进行,不能进行直接教育,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摸底,并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进行考核,这样在设计课程以及项目的过程中才可以保障学生的安全性,并且增强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比如说对于女生来讲篮球或者是足球这种具有身体对抗性的活动并不是很适合,教师如果需要在课程中设计剧烈运动的项目,那么可以设计为长跑或者是网球、排球等运动,这些运动项目也可以起到快速抒发情绪的作用。
(四)拓展教学空间
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体育教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教师应该做好教学空间拓展。比如说利用微信建立一个平台,将学生拉进一个群里面,然后和学生打成一片,时不时地叮嘱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训练,甚至还可以给学生们发一些简单的动作训练教学视频等等,督促学生进行相关训练。
四、结束语
将高中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是一个增强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手段,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可谓是一举两得。而且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高中教育也强调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因此这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效率,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并且激烈的体育运动还可以抒发学生心中的不良情绪,这有利于学生学习状态的稳定,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点对于高中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明. 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 运动, 2012(04):143+145.
[2]孟祉行. 高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效方略[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26).
[3]胡黎平. 通过高中体育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策略解析[J]. 读天下(综合), 2019, 000(025):1-1.
[4]钟卫清.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 人文之友, 2019, 000(0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