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韩燕 ②梁轶群
①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卫生学校 广西 柳州 545006
②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卫生学校 广西 柳州 545006
摘要:在校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对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日常护理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接受的都是纯理论化的课程教学,这些课程知识的学习虽然是必要的,但倘若要进行实际应用,仍然少不了岗前培训的存在。目前学校在进行岗前培训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果想要使得中职护理学生在学校的岗前培训中能够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那么就应当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中职护生;在校;实习;岗前培训;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引言:传统的岗前教育主要集中于医院的岗前培训,学校不重视,导致岗前教育的脱节和不完整。即使开展,也比较敷衍,实际效果及意义不大。以我中职院校为例,在学生下点实习之前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中岗前培训,但是只侧重于学生护理技能、技术、操作能力的培训,从而忽视了岗前教育应该涵盖护士职业道德要求、对基本的医疗法律认知、医院规章管理制度的认知、实习生管理制度、工作当中的安全防护、医院应急事件的处理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实际实用的,学生必须应该认知和知晓的,但却没能引起重视。本文将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使得相关研究变得更加客观,本文选取了500例我中职院校即将实习的护理专业的实习生为观察对象,在他们已经完成学校的岗前培训即将下实习点时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以下知识的知晓率,内容包括医院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医疗法律,职业安全防护以及医院常见安全事故。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与记录。
![](/userUpload/4(22183).png)
通过以上统计结果不难发现,在所有以上知晓率的内容当中,职业安全防护由于在校理论学习已多次提及,并且在学校的岗前教育中也重点培训,所以知晓率较高。但学生对于医院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医疗法律、医院安全事故这些方面的知晓率很低,证明学生对这些方面知识欠缺,并易受到伤害。这给即将下点实习的学生带来很高的危险性,存在极大的隐患。这也说明了学校培训方式单一、片面,不够全面,才会导致上述问题出现。因此,相关教育教学研究者应当对以上统计的学生认知情况结果,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相关措施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思考采取怎样更加全面、高效的岗前培训,让部门领导与教师在对护理学生进行相对应的岗前培训时,采取更具有可行性的措施来对相关问题进行纠正,使得学生岗前培训的质量获得明显提升。本课题组成员思考如下:
1.学校与医院进行联合培养
由于学校方面只能够提供偏理论化的知识学习,倘若相关的部门领导以及教师想要护理学生在即将实习前,就获得较好的实践能力,就应当改善传统的护理教学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学校与医院进行联合统一的岗前培训模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更为逼真的环境下以及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下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这能够使得护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经验均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但需要说明的是,学校与医院进行联合培养,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式才能够使得有关联合培养变得更加符合校方发展期待。学校与医院在此过程中,要进行明确的权责划分,避免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过程中,出现责任推诿或衔接不当造成教育培训脱节。
2.使用双核双导师制度
对于有条件的中职院校,可以尝试推行双核双导师制度来进行相关的职业岗前培训的课程比较妥当。所谓双核双导师,指的是理论化课程的导师与技术实践指导的导师。也就是在学校进行课程教学的导师与医院一线的工作人员导师,并将岗前培训的内容进行分割分类,形成双核即双方分开进行的培训制度。采取了这样的双核双导师制度,学生可以在更全面的学习中,将各方面知识认识同时提升。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技术实践经验,降低其触发各类事故与意外的概率都是能够提供很明显帮助的。双核双导师制度能够使得学生在医院的实际学习环境下,熟悉日常的技术使用以及工作流程,使得学生在进行理论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快速进入到实践工作当中去。这对于学生从校园走向医院,从学生角色走向护理人员角色,能够起到一个较好的缓冲与融合作用。因此进行双核双导师制度是有具有明显意义的,值得进行推广。倘若使用双核双导师制度,那么岗前培训的内容就可以变得更加完善与科学。原本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在学校的岗前培训中进行教学的部分,也可以被纳入进培训范围内让相关学生进行学习。
3.完善相应知识的培训
根据历年实习中可以看出,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实习中是比较容易发生相应事故以及意外的,为了使得中职院校的护理学生在实习中能够降低发生意外以及事故的概率,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可以联合医院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培训知识的完善,使得学生在进行技术实践的同时,对有关的规章制度也比较有深入的理解与记忆。同时相关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们进行职业素养的提升。只有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技能统统达到相关标准,相关护理生的岗前培训才算达到了标准。为此,学校方也应当改进传统的岗前培训方式,使培训变得多元化、多方式,使培训力度变得更强,培训内容变得更加宽泛,而不应当仅仅注重某单一知识方面的培训,或者单单注重技术性实践的培训质量。相关护理学生一旦踏入了工作岗位,那么就需要面对多种患者。倘若由于自身的失误而导致意外或者医疗事故发生,可能会使得患者的病情救治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医患关系出现问题。因此进行相应知识的着重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医患关系形势下进行相对应的中职护理学生岗前培训方式的完善与改进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使得相关事故与意外出现的概率得到控制,也能够使得护理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能够顺利而有质量的完成实习。改良了校方的岗前培训方式,减少了学生发生事故的机率,也从客观方面减轻了学校的管理压力。因此不论是从校方的教学需求还是管理要求来说,都应当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岗前培训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尽可能的改善改良培训模式。
课题项目:《护理专业岗前教育“双核”联合模式的探索与研究》(GXZZJG2016B186)
作者简介:韩燕,女,1984年生,汉族,广西合浦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清钦.中职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与防护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04):113-114.
[2]于庆丰.中职护生进行集中岗前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0):90-91.
[3]赵斐斐,赵琳.中职护生临床实习前开展模块化岗前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35(S2):611-613.
[4]丁艳萍,郭姗姗,丁艳丽.中职护生临床实习前开展模块化岗前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2,26(16):151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