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以赛促改”助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李怀彬
[导读]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怀彬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安徽 合肥 230011)
        摘  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调查分析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三个“以赛”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成效分析。通过三年多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成效显著。
        关键词:职业发展  专业化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以赛促改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办大、办好、办强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教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助力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以下简称“样本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落地生根。
        一、样本调查基本情况
        笔者先后分别访谈了学校领导、教务负责人、教研员、相关教学部负责人及专业负责人;调查对象涉及学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一线教师,年龄范围包括各年龄段教师,职称层次包括副高级、中级、初级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等。问卷内容涵盖了包含教师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专业化发展意向与需求等。通过召开座谈会以及发放问卷方式,在不同时段,不同场合采集数据。自2017年以来,共发放问卷219份,收回207份,问卷回收率94.5%。研究对象结构合理,数据采集科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本研究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样本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样本学校普遍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工作繁重、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的现象。
        1.教师结构不合理,教研后劲不足。
        经过对样本学校90名教师进行调查,采集基础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分析可见,学校教师98.8%以上来源于高校毕业生,缺少经验,缺少来自企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在性别上,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1.5%,且女性占据60%以上,易造成阶段性师资力量短缺。年轻教师对课堂把控力不强,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支撑各专业教学的骨干力量薄弱,高级职称仅占4.4%,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强,教师梯队建设很难形成。
        2.育人意识淡薄,职业幸福感不强。
        许多年轻教师起初认为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又光荣的职业,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他们对教师职业地位有着极高的期望。但调查数据显示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的教师却不足20%。究其根本原因在于80后、90后的教师多为独生子女,角色从“学生”转为“教师”,面临特殊的教育对象和特殊的教学手段,角色定位不准,教学、管理、教研、沟通交流等经验缺乏的现象不断涌现;对教育疲于应付,对学生疲于约束。因此,年轻就教师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化发展认知不清。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往往会大打折扣。
        3.教师工作量大,教改力度不强。
        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受限,很多学校成了问题学生的“回收站”和“收养所”。尤其是特殊教育类的中职学生,在身体素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普遍弱于普高的学生,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心里障碍。教师需要想法施法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帮助其重树正确的三观;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帮学生补差补缺。这一切都占据了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另外,约有30%专业教师兼任行政管理工作,繁重的行政事务让教师们又是“5+2”和“白+黑”,日复一日游历于常规教学、学生管理、心理辅导、专业迎评等繁重的工作事务和家庭琐事中,承受着极大的身心压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三、三个“以赛”助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打破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障碍,给广大青年教师开辟一个广阔的专业化发展途径迫在眉睫。样本学校近几年通过运用“三个以赛”打破了教师无暇顾及教科研的瓶颈,激发了教师教科研热情,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1.规范教学过程,以赛促教,拓宽教师教改平台。
        以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为引领的教学改革注重实效性。它以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闭环。参赛教师为了取得较好成绩,往往会深挖教材,革新理念,创新策略,引进项目,规范过程,体验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匠心精神。即根据课程标准,将教学过程规范化、系统化。课前利用智慧学习平台引导学生预习课程任务,绘制思维导图,完成理论检测。课中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驱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或分组协作完成实践任务;梳理知识结构,展示任务成果;博采众长,集聚智慧,实施多元化评价。课后完善一人一案学情记录表,针对评价反馈实施个性化辅导,精准推送拓展训练任务。经过反复实践,教师就会形成一个清晰的教改思路,树立一个坚固的教改意识,进而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宽阔平台。
        2.优化教研环境,以赛促学,激发教师教研活力。
        创造制度环境,激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比赛,激发教师主动学习新理念、新技术的活力,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学校层面将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比赛纳入全年重点工作计划,教研部门,根据实际制定详细的“以赛促教”工作计划,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比赛。凡是有意参加教学比赛的教师,学校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首先,减少其课时量和行政事务,并由经验丰富学科带头人提供经验指导和技术支持,积极构建良好的备赛环境。其次,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教育专家对参赛教师进行系统地培训和指导。再次,教师结合学科课程标准,研发实用性较强的活页式教材等。教师在深入研究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教科研能力,为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深化校企合作,以赛促改,提升教师职业获得感。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特殊教育类职业学校教师)之所以缺少职业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其根本原因在于职业学校教师无法像普教教师那样能桃李满天下。其最大成就便是所教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通过就业实现人生价值。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教师勇于创新,深化教学改革。首先,为了更好促进学生就业,学校应深化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生产真实案例,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抓手,对标企业标准,将企业真实项目引进课堂,企业行业专家深入教学一线,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并实施教学。其次,鼓励和支持教师下企业实践,让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生产,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进课堂,融入课程标准和课程思政,进一步修改完善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体验生产过程。学优者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等赛项,以赛促学,以学强技,以技立身。学生价值得实现,也让教师提升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三个“以赛”助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效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在推进样本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成效显著。
        1.激活了教科研动力,教学成果显著提高
        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样本学校教师积极参加校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了可喜的成绩,省级二等奖以上成绩呈逐年上涨趋势,增长率在40%以上,如图1所示。通过教师下企业实践,取得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从2017年的百分12%提升到2020年的百分55.1%,如图2所示。
        通过比赛,既提高了教师教科研的自信心,也激发了教师教科研的内在动力,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初步形成了相对科学的教科研体系。
 
                        图1 教学比赛获奖情况                         图2 双师型教师占比情况
        2.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样本学校教师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了在线教育、翻转课堂、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微课程等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空间、呈现方式、传播途径及学习渠道等方面的局限性。开辟了“三环六步,增智赋能”、“六维共振”、“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和“聋生生态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中,依托课程资源和网络平台,依据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教学常规。学生亦可在课前、课中、课后、随时学习,在课堂、宿舍、家庭等适合场所随地学习,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1+X证书通过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
        3.提高了教育教学实效,教师职业幸福感显著提升。
        通过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样本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达到了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教育目的。学生无论是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还是在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一次稳定就业率已从2017年的83%提高到2020年的91%,尤其是饱受疫情和汛情困扰的2020年上半年,样本学校仍保持90%以上的就业率。学生就业得以保障,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得以完成。这便是中职教师的骄傲和自豪,更是一种幸福。
        五、结语
        总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成效显著。在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以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科研体系,为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 申琦.高职院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现状浅探[J].文教资料 ,2018(24):205-206.
[3].庞春梗 中职聋生“课件+手语+字幕”混合教学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0(12)35-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