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英语隐喻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王敏娜
[导读] 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某种语言的重要标志,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重视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以便有效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
        王敏娜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肇庆  526060

        摘要: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某种语言的重要标志,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重视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以便有效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学生英语隐喻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学生;英语隐喻能力;影响因素
引言
        隐喻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应用现象,同时也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所在。这里所讲的隐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就当前情况来看,隐喻性表达在语言交际中十分普遍,Richards提出:“在日常话语交流中,三句话中就会存在一个隐喻。”可以说,隐喻能力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意义重大,如果隐喻能力匮乏,虽然学习者外语表达没有什么错误,而且也能被人们所接受,不过却会缺乏本族语者的地道性。针对此,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加强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合理培养。不过在实际培养中,要想达成理想的效果,要求教师明确各种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隐喻能力概述
        Littlemore提出隐喻能力的几个方面:一是理解隐喻的熟练度,主要就是说消化理解一个隐喻多层含义的能力;二是应用隐喻的创造性,主要是指创造新隐喻的能力;三是理解新隐喻的能力,主要就是说正确理解原创性隐喻的能力;四是理解英语的速度。只迅速、轻松理解隐喻的能力。由此可见,英语能力是交际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还是一门语言是否熟练掌握的标志之一。而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他国文化。
        Low觉得,理解和创造隐喻的能力是二语学习中的基本能力,究其原因,其能够用来开拓思想和强化理解等。在二语学习中,隐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自其提出以后,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讨论,讨论的主题大都集中于隐喻能力的科学性这一方面,如Danesi、Kecskes等。Danesi的理论提倡隐喻能力是写作、说话中应用与识别新隐喻的一种能力。就我国来说,隐喻研究成果被应用至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尚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隐喻能力主要包括语境适合性与操作策略,前者主要就是说目标语中隐喻概念中蕴含的心理影像的识别能力,后者具体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应用概念图式的能力。从整体情况来看,隐喻能力在近年来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其相关的研究成果迅猛增长,这一现状对于隐喻研究而言非常有意义【1】。从研究成果的数量而言,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虽然有关实证方面的研究占据整体比重还是比较小,不过却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可以说,隐喻不再只是单一性的学科,其正在朝着跨学科的方向不断前进,这也代表着隐喻能力的培养和应用越来越系统化。
        我国当前有关隐喻能力的研究大都表现在其对二语学习者的重要性和其中蕴含的内容,对于制约因素方面缺乏深入的探讨,对于怎样有效提升高校学生英语能力的具体方法研究更是少见,要不就是缺乏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要不就是过于广泛,存在非常严重的偏颇。所以,积极探讨影响学生英语能力发展影响因素,探索提升高校学生隐喻能力的有效措施迫在眉睫。
二、高校学生英语隐喻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思想模式因素
    语言是思想的具体体现,隐喻性认知能够通过隐喻性语言体现出来,因此,隐喻经常会在语言使用中出现【2】。不少语言学家就中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肯定了隐喻对于人类思维的影响,并指出隐喻能够直接参与人类认知的过程,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赵艳芳学者就提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参照他熟悉的、具体的、有型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和对待无形的和难以定义的概念,并形成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认知方式。”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很少会使用隐喻的主要原因为受到了汉语语言思维模式的限制,导致他们不能够让思考汉语一样去思考英语,更多时候还会出现负迁移的情况,限制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隐喻理解和隐喻适应,最终影响到学生英语隐喻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就我国目前的教学体制来看,大多数语言学习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课堂教学输入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主要渠道【3】。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如果教师本身缺乏隐喻理论知识或者语言隐喻能力较低的化,那么就会应当到他们的上课水平,他们在课堂上会使用最为直白、缺少隐喻的语言进行授课,或者对于隐喻出现的地方无法进行详尽的解释,如此一来,教师自然不会基于学生启示,也不会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隐喻,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学生隐喻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个体差异性因素
    实际上我们可以将语言使用的过程看做是语言选择的过程,而语言的顺利交流就以为这语言使用者在对语境、时间、语言结构综合考虑的情况下做出了正确选择。但是不同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顺应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学习者自身的差异对于隐喻理解和隐喻使用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4】。不同学习者在面对同一个隐喻句子时,所理解的程度就会有所差异,这与学习者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二语水平等个体差异具有直接的关系。

学习策略能够使得学生的语言学习变得更加具有目的性,因此,在对隐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经常会涉及到学习策略,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英语学习中所涉及的认知、社会和情感过程,并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力较差的学生,是可以通过使用成功学生的学习策略来改善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提升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四)目标语国家知识匮乏因素
    语言是不会单独存在的,即所有的语言都需要结合实际的语境来表达意义,具体表现为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英语国家的文化和具体语境来对语言进行理解。因此,学生需要结合相关的背景信息和语境去了解语言真实的含义,但是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例如,在对“Today?is?my?black?Friday.”这句话进行翻译时,很多学生从字面上很难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而只有当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中的“黑色星期五”是指“最倒霉的一天”、“不幸的一天”,他们才会真正了解到这句话的含义是“我今天很倒霉”。由此可见,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匮乏是影响学生隐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学生英语隐喻能力提高措施
(一)建立隐喻性思维模式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特定方式的“讲话思维”,在对学生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主要引导学生在事件和经验谈论的过程中要以不同方式去注意这些事件和经验。而语言能力的训练应当要从小开始,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要想改变他们的讲话思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尽早帮助学生建立隐喻性思维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高校英语教师需要以隐喻概念为切入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尽量摆脱汉语隐喻认知机制,培养学生英语隐喻思维方式【5】。其次,在课程安排上,高校英语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加入对隐喻理论知识的介绍,加深学生对隐喻理论的了解,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利用隐喻理论去识别隐喻和使用隐喻,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隐喻习惯,形成隐喻思维模式。最后,高校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平时出现的词语或句子的隐喻用法应当要选取典型或隐喻的方式去进行讲解,并配上相应的训练,以此来让学生掌握更多隐喻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隐喻识别和分析能力。
(二)注重教师隐喻能力的培养
        高校英语教师是学生隐喻能力培养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隐喻能力直接关乎到最终的培养效果。所以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技能,同时还得具备良好的隐喻能力,也就是说从文化背景知识、语境等方面获取隐喻意义的能力。针对此,需要积极进行培养,对于高校来说,应该多多组织优秀高校英语教师出外进修,有意强化他们的隐喻能力,然后再组织他们在校与其他英语教师分享出外学习的经验。同时,还可以直接聘请专家来校组织讲座;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应该主动进行强化自身隐喻能力,如通过网络、图书等方式,学习一些有关隐喻方面的知识。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因为所受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而高校英语教师在隐喻能力培养中,也应该清楚考虑到这一点,给予学生个体差异性充足的尊重,绝对不能盲目性的进行培养。而这就得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入分析学生的英语作业和日常学习表现情况,然后基于此采用针对性的培养措施,这样有助于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得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培养活动中,最终实现能力的增长,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提供助力。
(四)加强目标语国家知识的学习
        英语国家文化匮乏是制约学生英语隐喻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将基础的英语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还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多引入英语国家文化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多接触英语文化学习,带领学生了解更多英语国家的文化、社会、民族特有的现象,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够理解英语中的隐喻,从而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另外,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高校也应当要适当的安排英语国家文化的课程,以此来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多鼓励学生课后加强英语国家文化输入,比如,阅读英文著作、观看英文电影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继而使得学生隐喻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隐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必定是高校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不过在实际培养中,存在很多因素影响到学生隐喻能力的发展,如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师能力等等。所以需要教师加强重视,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规避,将影响降到最低,切实强化学生的隐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新建本科高校《基础英语》隐喻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J].海外英语,2019(15):62-63.
[2]朱明艳.隐喻相似性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基于新建本科高校“基础英语”教学[J].职业技术,2019,18(03):56-59.
[3]周文岭,刘扬.高校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11):121-123.
[4]田苗. 高校学生英语隐喻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研究[J].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11, 000(003):134-135.
[5]孔维涛. 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0(22):101.
作者简介:王敏娜(1983-),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硕士,广东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