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晓茗
乌鲁木齐市第97小学 831400
《家庭记忆》是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围绕家庭成员的认识、居家的节日等知识的教学,让小学生有家的概念,体验家的亲情,以致在成长的过程中,个人与家形成的难以离舍的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家庭记忆》教学案例的分析探讨,提出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具体方法和教学建议,以巩固素质教育的创新成果,推动素质教育不断地发展。
一、《家庭记忆》的教学设计理念。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理念,就是素质教育,让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培养相应的素质,更加科学规范地认识自身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庭记忆》一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组成,家庭成员的称谓以及在家里度过的开心愉快的节日,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一问一答,有效地创设了积极地教学环境,引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家庭的记忆》一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教学了解家,体验小学生对家的感觉,知道家中的一些重大节日;难点是有的小学生家庭成员不完全,对有些家庭成员的称谓没有印象,感到陌生,对于小学生初次听说的概念称谓,感觉非常抽象,需要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者其他小学生的经验知识来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解决小学生实际存在的疑惑问题。教学中巧妙地处理重点和难点的关系,提高学生积极地思考能力,让小学生有温故知新的成就感,就实现了教学目的,培养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尽最大限度地掌握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常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家庭的记忆》教学亮点介绍与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共分4个板块。一是《家庭称呼知多少》。教学亮点是通过对话,让小学生知道家庭中除了爸爸妈妈以外的其他亲人,有的多,有的多,有嫡系亲属、旁系亲属,不同的小学生认识是不同的。二是家族歌。亮点是从称谓上让学生感知血统关系的形成。三是家史小调查。培养小学生直接回答与间接回答的能力,学会自己与父母同年的比较,发现问题,增长知识。四是传统节日中的“家”,让小学生知道家中有哪些传统节日,从具体的活动记忆中,感知渍过的传统节日文化。教学过程中,把这4个板块,形成一个德育系统,从尊老爱幼到节日文化,强化了德育教学效果,提高了德育教学质量。
四、具体教学环节的分析。
(一)课题的导入。
播放视频。一般是家中庆贺生日,过节,或者家人团员情境。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看看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在哪里?谁知道这些人的称呼都是什么?大家边看视频,边举手回答。这样在师生互动中,学习了家庭中的称呼,感到其乐融融,效果很好。
(二)各说各家,我家还有谁?
1. 举手抢答。
师:大家生活在各自不同的家庭中,每个人的家里人多人少是不一样的,下面我 问,同学们举手,不懂的,可以问。家里有爷爷的请举手。
生:(举手)。
没有举手的,课堂上进行沟通。
师:家里有奶奶的举手。
生:(举手)
没有举手的,课堂上进行沟通。
家里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其他亲人的举手,说说称呼什么?
生:(举手)
师:好。大家很踊跃,谁来讲台上介绍一下,家人都是谁?有哪些称呼?
生:出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家中我还有个弟弟,叔叔和姑姑。
生:我还有姨姨,姥姥姥爷舅舅
生:我还有舅母,称呼妗子。
师:真好,有的同学,对有些称呼陌生,可能加钟没有这样的家庭成员,课下可以与有这样家庭成员的同学交流交流,多多了解家中成员的各种称呼。
师:(领读)《家族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姐姐叫什么?爸爸的妹妹叫什么?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姐妹妹叫姑姑。
……
生: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姐姐叫什么?爸爸的妹妹叫什么?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姐妹妹叫姑姑。
……
2. 同桌之间,互相问答。
生:你家还有谁?
生: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姑姑,有时姥姥姥爷也来。
生:我家有姨姨舅舅,没有伯伯和叔叔。
(三)讲讲快乐的生日、中秋节和春节。
师:生日是每个小朋友最开心的日子,大家说说最开心的生日是哪年过的?
生:我最快乐的生日是今年,爸爸妈妈说我上了三年级长大了,当然啦,我在今年的生日晚会上,用英语唱了生日快乐歌,爸爸妈妈听得 好开心。
师:最过几天,就是八月十五,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中秋节,我问问大家哈,中秋节大家最爱的户外活动会是什么?大家可能知道是赏月,关于赏月我国古代很多文学家,写了很多诗词歌赋,来表达中秋时节的心情,寄托了个人无限的情感,现在你们还不懂,等将来长大了,多读这方面的文章诗词,体验字里行间的思绪。下面我再问问哈,中秋节代表性的食物是什么?
生:月饼。
师:下面,我给同学们讲讲月饼的故事……..。(激发小学生朴素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
师:人们忙碌一年,最后开心的欢度春节,在春节到来之际,我们学校就会放假,这个假期叫寒假。传统的春节,人们为了庆祝,燃放烟花炮竹,贴对联,有的家庭还给神仙上供烧香,同学们,谁还知道家中在欢度春节过程中,还有那些活动?
生:拜年,问好。
生:回老家,走亲戚。
生:参观书画展,旅游。
生:在家享受美食,看电视,看看全国各地的人们怎么过春节。
师:好,春节是传统的民族节日,无论怎么过,开心就好。在过节期间,我们要懂得,拜年和走亲戚的含义,就是体现尊老爱幼的传统,怎么对待长辈,不仅仅是拜年的一个仪式,还是同学们要从心里有家人,尊重长辈。
五、教学反思。
通过《家庭记忆》的教学,我们感到朴素的品德教育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的结合,在师生积极地课堂互动,及其问答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家庭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节日的影响,体验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份额和地位,家庭幸福与人们的和谐相处分不开,与优秀的文化传统分不开,使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领悟品德教育的真谛,教育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不断的创新探讨,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果,《家庭的记忆》教学氛围很好,值得推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