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A理论在高校日语翻译课程教学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姚瑶
[导读]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简称POA))是一种符合时代趋势的语言教学理论体系
        姚瑶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0715
        摘要:“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简称POA))是一种符合时代趋势的语言教学理论体系。以高校日语翻译课程为例,结合“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3个部分的前两个部分: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可探究其在高校日语翻译课程教学中可行的应用模式,获得启示。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POA ;高校日语教学;日语翻译课程教学
1.引言
        学术界历来存在着“课堂应以谁为主导”的争论。而“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都有不当之处。前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容易让教学沦为教师的独角戏,而后者则又弱化了教师的作用,降低教学效率,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产出导向法”(POA)应运而生,相对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但是,POA本是为大学英语教学而设计的理论体系,至今为触及高校日语教学的后续研究仍为少数,即使涉及到日语教学的也有不少不完善之处,因此本文将以高校日语翻译课程为例,从“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3个部分: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中的前两个部分来分别阐释和探究其在高校日语翻译课程教学中可行的应用模式和启示,同时从翻译课角度适当补充POA理论体系。
2.文献综述
        文秋芳(2015)提出的POA主张“学习中心说”,主张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要实现教学目标和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POA分为教学理念、教学假设、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三个部分,其中 “教学理念”是其他两部分的指导思想;“教学假设”是“教学流程”的理论支撑;“教学流程”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的实现方式,同时教师的中介作用体现在“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之中。POA理论体系具体完整,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可供教学实践参考的较科学的教学理论。本文将基于此理论探讨其给高校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带来的启示。
        POA理论本是针对高校英语教学而构建的理论体系,因此该理论提出之后,涌现大量基于该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各类课程教学实践相关的研究。
        如黄珍(2015)探究了产出导向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提出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以阅读中的文本为载体, 践行以说、写带读, 以读促说、写的教学理念, 构建从“输出驱动”到“输入促成”再到“产出评估”的教学过程, 挖掘实施产出的有效途径与评估方式, 提升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
        齐品、史晓春(2016)基于POA理论进行了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和效应研究,采用量性和质性研究方法,对419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实验,研究该方法对学生可选择性输出语言的成效和口语产出能力有何影响。结果证明,“产出导向法”的应用确实能对学生可选择性输出语言的效率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口语输出能力的提升。


        诸如此类,涌现出大量或基于POA理论探究新型教学模式,或通过调查实验等手段考察引入POA理论后的实际教学效果的研究,研究的大范围基本锁定在高校英语教学,将POA理论引入到高校日语教学的研究较少。
        贾璇(2018)考察了POA理论实际应用后的教学效果,将POA理论引入高级日语课堂, 检验引入“产出导向法”教学模式后能否更有效地达到《国标》所提出的培养要求。实验结果证明了POA理论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由于该文主要是意在检验POA教学理念的有效性,因此集中于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数据的分析,对教学环节和流程的设计并未具体阐释。
        宫雪(2019)基于POA理论尝试性的进行了大学日语翻译课堂教学设计,但仅从教材选取、教学流程、总结及评价三方面进行论述,并未全面地依据POA理论的教学流程体系来设计课程,各个部分也未展开详细论述,且仅以企业商务日语这一特定种类的翻译课程为例,并未形成翻译课程完整的系统性理论。
        以上,虽然POA理论对于高校外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得到了广泛认同,但目前为止引用POA理论到高校日语教学的研究偏少,全面从该理论各部分在高校日语翻译课程中应用的研究也是少数,笔者认为对高校日语翻译课程教学实践有一定的研究意义,遂以此为题。
总结
        本文从POA理论体系的前2个部分: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来分别阐释和探究其在高校日语翻译课程教学中可行的应用模式和启示,在遵循POA理论的同时进行了一些延伸和发展。
        在教学理念方面,在日语翻译课程中,应“学习中心”,不局限于翻译教材的进度推进上,而应首要关注每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全面深入地不断测试学生的实际翻译水平,据此灵活调整教学模式。课堂上也应注意多让学生当堂产出,贯彻“学用一体”的 POA理念。选取带有日本文化特色的翻译文本材料,来达到“全人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假设方面,在日语翻译课程中,教师首先应通过对于翻译就业前景的介绍、文学作品翻译赏析、课堂即时翻译奖励等多种手段达到输出驱动。然后,应注意翻译文本即输入材料的选取,通过课上集体翻译,课下留翻译任务等手段引导学生精准输入翻译知识。教师应全盘把握课程,精准定位主要和次要知识,选取经典实用的翻译文本让学生多次练习或集中培养学生特定方面翻译能力。要重视“以评促学”,评价活动要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师课前应对翻译材料进行评阅,课上师生通过讨论共同评价翻译作品,课后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翻译作业。
参考文献
[1]曹大峰,林洪.日语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宫雪,毕雪娇.关于“POA”理论应用于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03):188-191.
[3]宫雪.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大学日语翻译课堂教学设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3):180-181.
[4]黄珍.产出导向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8):115-119.
[5]贾璇.“产出导向法”视阈下的高级日语课堂教学实验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8,39(06):134-137.
[6]冷丽敏.教师、课堂、学生与日语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齐品,史晓春.基于POA的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和效应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6(08):106-111.

作者简介:姚瑶,1997年2月2日出生,性别女,汉族,籍贯湖北武汉,现就读于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日语教学论,日语语言学。
通讯作者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彭玉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