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美
山东省博兴县乔庄镇蔡寨中心学校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而有效地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思维。刘禹锡有句经世名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我新翻《杨柳枝》。”那么,学生写作文如何才能不奏“前朝曲”,而多翻“杨柳枝”呢?我觉得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新的发现。
关键词:创新思维;宽松和谐氛围;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多疑思维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的要求:“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这一点,对于想象作文尤为重要,因此,在想象作文教学中,更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
想象作文,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课题,学生的求知热情相对较高,怎样使他们的兴趣转化为学好想象作文的动力呢?我坚持与学生为友,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将鼓励与信心带入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鼓励与信任的教学氛围。这样的氛围,再加上小学生爱幻想的天性以及长期对卡通片、动画片等的耳濡目染,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敢想、敢说、乐写。同时,我经常采用“添画、实物、场景”等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感受,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大胆标新立异,善于“异想天开”,哪怕是离奇古怪、不合情理事理的见解都给予肯定、鼓励。课堂氛围的宽松和谐,教学双方的信任与鼓励,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指学生有意识地直接感召周围事物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的认识。任何一种想象,都离不开对事物、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进而产生联想、创造性想象,从而提高了认识,写出了立意较好的作品。
如我班的李璐同学,他是一个心思很细腻的孩子,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有一次擦黑板时,他对讲台上的粉笔产生了兴趣。我随机启发:“看到这普通的粉笔,你想到了什么?”“知识、桥梁、奉献……”他随机答道。“那你可以将它用文字表达出来。”于是《粉笔》应运而生:“‘唰……唰……’粉笔在黑板上移动着、书写着,渐渐的缩短了它的身躯,却铺长了同学们眼前的知识之路。‘唰……唰……,’粉笔在黑板上磨擦着、书写着,洁白洁白的粉末缓缓的飘落着。它的身体越来越小了,却为同学们展开了一个无比广阔美好的知识天地。那一行行清晰的字迹,变成了一位导游者,带领着我们一同在知识的果园中徜徉,摘取秋天的硕果,品尝着它们甘美的果汁。那果汁好似滴滴甘露滋润着我们求知若渴的心田。”
我班有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女孩,很喜欢看雨、听雨。在日记里也尽情地描写了她看到的充满诗情画意的雨景,描写了不同季节雨的不同形态、特点,处处流露出对雨的喜爱。有一次,她又在看雨时,一位同学说:“又是看雨,有什么好看的。”这使她非常难过。我灵机一动,找她谈心,启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让每一个人都喜欢它?于是她有感而发,写出了一篇想象丰富的美文《雨的世界》。
这样,我更加坚信,只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慧眼,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好作文就能源源不断、层出不穷了。
因此,我常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由表及里、从部分到整体、改变观察角度、变换观察时间等,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头脑中积累更多的表象,在写作中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人物写得有声有色,把动物写得活灵活现,发展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其创新潜能。
三、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根据每一次的习作要求精心设计,不管是在习作中还是在讲评时,始终围绕习作目标,唤起学生的想象意识,冲破时空限制,达到“视通万里”的境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续编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或者新编,在创新中体会写作的快乐。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沙僧下岗记》的: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天庭将对各局进行机构改革,按规定西天取经局超编一人,必须下岗。这使得唐局长伤透了脑筋。悟空、八戒、白龙马都不能下岗,只好委屈沙僧了,虽说沙僧这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但他没有创新意识、碌碌无为。再者说,让沙僧下岗有以下几大优势:1、他不敢闹事。2、不会与我记仇。3、不会影响公司现行工作,只不过缺了个扫地打水的罢了。就让沙僧下岗吧。沙僧谨遵师傅“灵活”的教导,靠着师傅给的500元下岗补贴起家,经过分析调查,他开了个包子铺。由于他人老实、讲信誉,终于成了远近有名的“沙阔佬”。
2猜想法。指导学生读一段只有开头或者只有结尾的片段,通过合理推测和想象,猜想可能发生的现象,继续补充内容和情节,使故事得以完整。
3编写童话。用编童话的形式使学生展开想象,无论编出的童话如何怪诞离奇,都是学生思潮里的浪花,想象意识中的花朵,都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4入境法。听一段音乐,让学生尽情想象,这也是一种借助想象,发展创新思维的一条蹊径……
四、训练多疑思维,体现创新个性
多疑思维是对常规思维的一种挑战,是在常规思维路线之外另辟蹊径,打开全新的思路。由于常规思维的定势,往往导致作文平庸的主题,如看到小草就想到默默无闻,看到大海就想到胸怀博大,下雨就写送伞,等等,这一切都淡化了创作主体的心理现实,许多的视觉印象和听觉印象都被忽视,作文也就失去了内在的生命力。训练学生的多疑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创新活动。如我在讲评作文《绿叶》时,就如何评改问题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说:“想象,首先要把自己放进所描述的情景中去,假象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因此,评改时,就可依据自己的个性大胆修改,展现自我。”于是,有的学生写出了绿叶的美:“初夏,满树的叶儿泛着点点嫩绿,如此的娇小,如此的可爱。”有的学生由此及彼,借物喻人:“望着发绿的叶子,不知怎么的,想起了一个人:妈妈。真的,她们好像啊。树叶,曾在三月初,在枯干的树干上拚命的发育着滋养着,曾为获得一线生机,而拼搏过,努力过。而妈妈又何尝不是呢?曾经,她也为自己的成功欢腾过;曾经,他也为自己的努力欣慰过;曾经,她也为自己女儿的出生高兴过,她与树叶也有着同样的激情。”有的学生运用拟人方式,写出了绿叶的自白:“一张如翡翠一般碧绿的脸庞,上面印着我生长的痕迹。这就是我的芳容。我的家是在一棵古老的大树上,那里有好多好多我的兄弟姐妹,我们小时候每天都欢快的在树梢上荡秋千,快活极了。”有的学生则从反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绿叶并不完美,绿叶并不是我所向往的事业。我想做花的事业,我想做果实的事业,去实现理想,去创造辉煌,去描写未来,去……绿叶并不完美,我不要做绿叶,要做花,做果实……”独创性的一个最好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
在学生练习自改时,我巡视指导,同时播放一些名家的一些名曲,让欢快活泼、优美悦耳、富有启发的旋律调节学生的情绪,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然后学生将这些富有个性的修改作品进行交流,谈一谈收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有所得。
总之,如果作文教学中,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养成了创新习惯,不仅能提高作文水平,还可以培养自身创新素质,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性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