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俊婉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袁冲小学, 441800
摘要:教学改革思想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全面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指引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方法的完善,让学生不断提升在作文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技能,通过教师方法的指引,让学生在有效策略的掌握更新中体会作文学习的魅力,促使学生感受文字的力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作文课堂中的学习,增进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善于发现文字的美,能够有效的通过文字记录生活,以此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小学作文;提升;有效性;方式;分析
前言:作文在日常语文知识讲解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文内容显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学习成效。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完善方法,明确作文教学的意义,通过不同方式的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让学生提升综合效果,强化学习信心。语文课堂作文教学成效的提成,显示了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变革,会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成长,加速实现教学目标。
一、设置教学情境,增强作文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的设置会强化学生的情感感悟。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不断优化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理解教师渗透的内容,通过作文教学模式的更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以课堂作文教学模式的优化,在教学情境中保证学生作文内容的丰满性,让学生善于应用文字记录真情实感,实现作文指引目标[1]。
例如:在“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中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导游”,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和假期与父母或其他人在旅游中所见到的美景,或在生活周围所见到不同美景,让学生扮演导游加以风景的描述,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互动,以教学模式的更新,让学生在分享中加深体会,增强学生对祖国风景和家乡美景的热爱程度,通过情感意识激发指引学生用文字记录分享过程,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完善学生的作文学习综合水平。
二、开展实践活动,增强作文教学效果
实践活动的开展会让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脉络,有助于解决小学生在日常作文练习中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问题。因此,在作文知识讲解和作文方式的指导中,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掌握方法,在实践中弥补自身的不足,以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更新,让学生获取成长,通过实践探索方法实现方式变革,促使学生获取综合成长[2]。
例如:在“观察日记”的习作练习中,教师可以以生豆芽为例,让学生实际选择黄豆或绿豆,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豆芽的培植,学生实际参与豆子的购买、豆芽的培植过程,让学生精心记录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时间、不同状态下豆芽的变化。最后,让学生以文字串联方式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形成日记,通过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融合,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思考意识,完善学生的思维脉络,能够有效贴近生活,完成知识讲解,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
三、构建互动课堂,增强作文教学效果
互动课堂的构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在互动模式的探索下教师讲解知识学生会加速接受知识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通过互动课堂的构建,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教师教学的内容,通过互动讨论方法教师也会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不足,通过课堂内知识的更新,让学生探索方式,以互动课堂搭建弥补学生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学习实效性[3]。
例如:在作文的书写结束后,教师可以构建互动课堂,让学生以自愿方式在课堂中朗读自己的作文,学生之间相互评判、相互指出不足。在互动讨论课堂内,教师也会了解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不同能力和不同兴趣,有助于教师针对性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通过互动课堂构建参与型的教学模式,在互动参与中教师讲解知识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得到提升,是增强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结语: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思想不断贯彻和落实的课堂教学内,教师以语文教学模式的更新增进学生的作文学习水平,会增强教学实效性,也会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成效。但是,在实际取得教学成果之后,小学语文教师仍需探索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作文学习水平的其他策略,争取为小学生提供更加优秀、宽泛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增强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落实不同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素养,让小学生在课堂中获取全面进步,培养小学生的终身语文知识探索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大庆.关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J].冶金管理,2020(17):170+172.
[2]郭艳艳.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策略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5):37-38.
[3]王莉.读写结合方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20(1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