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佼
银川高级中学 宁夏银川
摘要:在道德教育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有非常大一部分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道德出现问题,尤其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出现了漏洞。青少年教育的基础阵地是家庭,我们要明确了解家庭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反思如何进一步改进家庭教育,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本文从道德教育入手,关注家庭教育对道德教育的重要影响,从而为家庭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 道德教育 青少年 父母
2019年下半年,在大连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13岁男童杀人案,这个案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身高一米七,体重140斤的13岁大连男孩蔡某以帮忙为由,把10岁的王某骗至家里,强奸未遂后,残忍杀害了王某,连捅七刀,并把尸体遗弃在住处对面的灌木丛中。
在蔡某行凶的这个过程中,其父母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蔡某的母亲从事海参贩卖,他父亲上夜班,在一家烧烤摊上给人烧烤东西,蔡某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据悉,在警察上门时,蔡某的母亲还在忙着擦地,帮助蔡某掩盖其罪行。那么蔡某这次的杀人事件是偶然事件吗?据王某的舅舅说,下午二三点钟,凶手蔡某就去了王某家的水果小摊,询问王某的去向。 除了一直在关注王某的行踪,蔡某近一两年来,一直在附近不停地骚扰各种女性。据蔡某家附近的女士反映,蔡某曾在小区多次尾随女性,搂抱女童,掀女生的裙子。而当小区内的受害人向其父母反应这一问题时,其父母却十分不讲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他人诬陷。蔡某的父亲还曾把受到蔡某掀裙子来评理的姑娘狠骂了一顿。由此可见,蔡某能犯下如此罪行。从其父母对他犯错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这种家庭教育情况就已经可以看出苗头[]。
据受害者家属质问,蔡某几个小时的施暴,抛尸路上血迹无数,蔡某的父母为何无动于衷?一般有良心的父母,但凡听到挣扎后都会出来阻止,事发至今,蔡某及其父母都未曾出面道歉。案发当日警察到蔡某家时,其母亲正在家中清理血迹。为人父母竟能眼看着自己的孩子犯下如此大错,如此纵容自己的孩子,对别人家的孩子没有丝毫怜悯,由此可见,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在蔡某的教育过程中是极其缺乏,或者说有严重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极为重要,通过各种社会新闻事件能发现基本上大部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其背后发生的原因都与其道德教育密切相关,而家庭教育恰恰是青少年道德教育,人格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强调用道德礼仪去教化和约束百姓。让人们有羞耻心,避免犯错。孔子强调道教礼治,反对“不教而诛”,他把“不教而诛”列为从政的“四恶”之首。他把道德教育的内容概括为“文行忠信”,其目的是使学生做到“入则孝,出则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使学生以忠正诚信为主,惟义是从,成为匡扶社稷的优秀人才。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就深刻了解了要让人受到约束,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公民才会诚信友善。到了现代,教育家徐特立更是主张要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首位,若只顾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方向和锻造人格,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一、道德教育的特点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至关重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本身固有的规律性,道德教育也不例外。要发展好道德教育,就必须要把握其规律。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道德教育具有三个特点:
一、道德教育主客体的交替可互动规律;
二、道德教育过程的有机性与渐进性相统一的规律;
三、道德教育功能的规范性与引导性相契合的规律。
通过道德教育的这三个规律可以发现,在青少年成长发育过程中,他们所受的道德教育是依照其生长发育规律而变化的,这其中要考虑到他们的心智发育水平、认知发展能力和接受程度等等。其次,在青少年成长发育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除了社会、学校外就是其父母。在父母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青少年反过来在不经意间可能也会对教育的主体产生教育作用,这种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我认为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家庭教育,有两句俗话说的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二、家庭教育在道德教育的作用
在孩子还未进入社会进入校园时,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父母的家庭教育,到他成年步入社会,也仍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家庭教育。反过来,我们能从一个人身上看出他的家庭教育,他的道德水平乃至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因此,家庭教育可以说是道德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发挥着最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家庭教育的主体构成区别于道德教育的主体,家庭教育具有道德教育无法比拟的,天然的亲近性,可信服性和日常性。家庭教育最重主要的教育者就是父母,他区别于道德教育外在的宏观主体社会老师等,首先在血缘上父母就天然的更具有亲近性。因此,来自父母的教育也更加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和信服,同时父母所传授的,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信服且践行的内容。在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中,这样所产生的道德教化效果远远大于校园道德教育或者是社会教育所带来的影响。
第二、家庭教育构成了道德教育的基础。每一个青少年在进入校园和社会之前就已经受到过家庭教育,所以我们可以说,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前提。因此,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优良等,在他接受校园或社会道德教育之前,就已经由家庭中的道德教育定好了基调。就比如说蔡某,在蔡某案件的后续发展中,据说蔡某自己非常清楚,他自己未满14周岁,可以不承担任何刑事责任,所以蔡某非常的得意,且毫无悔过之心。据蔡某的邻居说,他的脾气很不好,曾经还当众殴打过他的母亲,通过这两点,我们已经可以想到,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蔡某所受到的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也可以想象蔡某的家庭教育为蔡某整个人格的形成,性格的发展奠定了怎么样的基调。
参考文献:
[1]胡瑞.探析我国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功能[A].科技资讯 2019.魏英敏.
[2]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刘力嘉.当今我国家庭道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启示[A].区域治理2019.
[4]黎松.黑格尔的家庭伦理教育观[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0.
[5]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黄新佼,单位:银川高级中学,政治教师,初级职称,学历:本科苏州大学,硕士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