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涛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营口 115009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健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对加快深化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等具有重要意义。要建立健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基本框架应包含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要素,覆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整体过程,囊括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相关主体;关键路径是健全制度支持体系、组织运行体系、条件资源体系、质量生成体系、标准认证体系、评价诊改体系、督导监管体系和平台监测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
引言
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专业技术人才现实需求而制定的针对性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不仅对高职人才培养和输出机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同时也对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教育管理机制、理念和思维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来讲,在传统思维体系下,更多倾向于发挥管理职能,通过对教学行为的管理、教学进程的把控、教学人员的组织等方面,来体现教育管理的价值和效能。而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背景下,这种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必须要在管理理念、管理思维、管理模式、管理途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革新和探索,更好地适应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式的现实需求,为高职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和教育教学革新提供有力的支撑。
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内涵分析
所谓产教融合就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将学生在进入社会,进行就业时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给予灌输,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岗位需求,提升自身的能力以能够满足企业招聘的条件,符合社会的需要。产教融合能够使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化,减少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升了高校毕业学生的就业率,也为企业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以及合作企业都有着良好的作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具体实施,还需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以及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的意愿,进行多方因素的分析,以谋求最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
2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关键路径
2.1 产教需求互补是产教融合机制建立的内在动力
产教是有边界的。产教分属两大社会领域,是产教融合体制实施的两大主体。“教”的本质属性是知识的承传、转化与创新。“教”围绕知识的承传、转化与创新,建构自身的课程体系,建立自身的组织体系与教学制度;通过知识的承传、转化与创新,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产”的本质是经济性。企业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社会资源与人类智慧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最大限度地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从机制设计与运行模式看,高等教育机构是混合型组织结构,遵循知识演化的规律,产业组织是单一的生产组织结构,遵循经济生产的规律。”产教在需求方面是互补的。产与教既有边界,又有共同的需求,这是产与教能够融合的前提条件。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的这种需求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能与区域产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形成互补。职业教育拥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设施、专业的教师队伍、系统的课程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这些条件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所不可或缺的。区域产业的生产经验与前沿产业技术激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又会反哺区域产业,推动区域产业的发展。二是区域产业可为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区域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新技术研究成果的支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主动投入区域经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
区域企业如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应该与高职院校进行深度合作,通过资金投入,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三是职业教育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知识创新诉求与区域产业创新驱动的发展诉求是互补的。人才培养能够满足社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彰显其发展的活力;区域产业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找到生存的空间。
2.2 健全组织运行体系
一是转变政府产教融合管理方式。提升政府综合运用产教融合法律、政策、标准、信息服务等现代治理手段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监管机制,保障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有序健康发展。二是加大政府产教融合统筹力度。健全国家层面的产教融合质量治理协调机制,科学界定相关部门在产教融合质量治理中的职责权限。加大地方政府区域内产教融合的统筹力度,完善产教融合政策落实情况评估机制,统筹区域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资源要素配置,优化产教融合结构,提升产教融合质量和水平。三是优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治理结构。健全现代高职学校制度,将学校产教融合的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等融入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切实发挥章程在学校产教融合质量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其他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二级学院理事会(董事会),完善学校理事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等制度。健全学校产教融合管理组织架构、人员配备、软硬件配套保障和工作协调机制,积极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跨学科、跨专业教学和科研组织。四是完善社会参与产教融合治理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政府、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治理机制,开展产教融合质量的常态化监测,形成家长、社区、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学校治理的格局。完善产教融合的议事、监督和反馈机制,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园区、社区、乡村等建立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推动产教融合园区、产教融合企业、产教融合城市、产教融合集团(联盟)等的构建,打造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行业学院、创新研发中心、产品孵化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培训中心等运行实体。
2.3 积极推进校园实训基地打造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生要拿出大量的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训和学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讲,不仅仅面对着全新的学习环境,也面临着全新的生活环境,极易产生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对此,高职院校要通过校园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进行良好的预热和演习。一要体现实训基地中生产环境的真实性,对企业生产环境进行再现模拟,让学生们对企业的实际环境进行更好的学习和适应,特别是加强生产学习安全方面的培训,避免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二要体现实训基地的科研性,在实训基地中,学生要能对企业的核心生产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对一些实际操作等方面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有效保障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期的顺畅过渡。
3 结语
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在促进高校发展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也能够满足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了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更好发展,政府部门应该给予政策帮助,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进行更好的合作,企业也应主动为高职院校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和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138-142.
[2]李玉珠.我国产教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及优化研究[J].职教论坛,2018(8):33-38.
[3]章晓明,南旭光.基于共生理论的校企合作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成人教育,2017(7):60-64.
[4]罗汝珍.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