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张亚荣
[导读] 本文结合北京水利水电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际,从改革人才入口、校企合作、以老带新、建立健全制度、理实一体化教学五个方面,简述了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张亚荣
        北京水利水电学校
        摘要:本文结合北京水利水电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际,从改革人才入口、校企合作、以老带新、建立健全制度、理实一体化教学五个方面,简述了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双师型”  教师队伍    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要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理论结合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只懂理论,不会实践,或者只会实践不懂理论,就会造成理论教师只讲理论,实践教师只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而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目前,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中缺乏“双师型”教师,如果不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所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北京水利水电学校实际,谈谈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改革人才入口,是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目前,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数是从大学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也就是从学校到学校,而且是从非师范类学校毕业,既没有接受师范院校的正规培养,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实践技能。尤其近10年,招聘的专业教师都是应届毕业生,他们有个共同的体会是:教学内容一会就讲完了,总觉得没有什么可讲的,要多讲就只能把内容加深,可学生就更听不懂了。究其原因,实质上是他们知识面窄,思路不开阔,没有实际的工程案例,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双师”素质,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些教师一般需要经过3年多的时间培养,才能成长起来,而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必须经历多次的企业实践锻炼。所以,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改革人才入口,学校招聘专业教师不应该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由此可见,从国家政策层面上,已经要求改革职业教师入口,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如果从企业招聘教师,他们经过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企业工作,具有了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规划,如果这个时候再应聘到学校教师岗位,将更能胜任教师工作,也更容易做出成绩。所以,改革人才入口,突出能力导向,加大从企业中选拔能工巧匠进入学校教师队伍,对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校企合作,是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途径
        校企合作,校企共建,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学校要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而且要给教师们提供平台、创造机会参加企业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只有校企合作,由企业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场所,或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共建 “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校企深度合作共育,才能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四新”知识日新月异,教师的实践能力也要与时俱进,每一位教师每年至少要有1个月的企业实践锻炼,只有到企业生产一线,才能学习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技能,才能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为了加大教师实践培养的力度,制定了《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并与自来水集团、排水集团、水科所等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密切合作,企业为学生、教师提供实践的场所保障,教师在实践锻炼中也为企业带来了效益,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调动了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现校企双赢。
        学校加强校企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教师利用假期和教学轮空时间到企业顶岗工作或实践锻炼,如水工专业部先后有3位教师到水科所参加半年企业实践,参与水科所的相关科研项目,以科研工作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

安排教师分别到自来水水厂、再生水厂、京水建设集团公司等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教师不仅提高了实践技能,而且熟悉和掌握了专业前沿的发展动态,熟悉了企业的运作流程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从企业回到课堂,认真修订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做到教学目标与企业要求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学校广开“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各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学者、能工巧匠,让他们以兼职教师的形式承担教学活动,充实师资队伍,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尤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建设、课题研究以及教材开发上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不断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学校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水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大都来自企业一线,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的同时,也成为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学校水工专业已经成为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水工专业要加大校企合作,以特高专业建设为契机,以成立工程师学院和大师工作室为载体,以智能化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学校和企业建立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共同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三、以老带新,是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
        长期以来,学校已经形成了以老带新的长效机制,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工作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学校精心为每一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安排一位师德高尚、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老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给与具体指导与帮助,并举行拜师仪式。由于老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一般都比较高,而且师徒一起参观学习,一起实践,一起研讨,经过师徒传承,以老带新也促进了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
        如水工专业部承担《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新老教师形成了结对,他们一起到建筑施工工地参观实践,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等。青年教师坚持听老教师的课,老教师也去听、去指导青年教师的课,他们共同备课、相互听课、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实施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老教师认真指导青年教师如何做好实验准备、实验实施以及实验收尾等工作,指导青年教师如何处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如何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等等。青年教师经过老教师指导和自身的努力,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在一年后的青年教师汇报课上,以老带新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术委员会的认可。
        四、建立健全制度,是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
        学校制定的《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在促进教师实践锻炼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该制度在实施中也需要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在教师的选聘、编制、管理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学校要建立健全有关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比如制定“双师型”教师建设规划,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在相关制度中要体现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经费投入,安排教师参加行业企业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加行业企业技能大赛,激励教师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与表彰,同时“双师型”教师,在职称申报时给予优先考虑。通过培训、竞赛、取证等途径,造就一批技术精湛、学识渊博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学校也可以与相关部门协商,鼓励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参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工程系列技术职称的申报与评定。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定考核办法》中,增加申报市级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必须是“双师型”教师的条件等内容。
        五、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教学革命
        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教室与实训场所合二为一,时间与空间统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技能人才,但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很高的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一种途径是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发挥校外兼职教师的作用,另一种途径是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但是,学校有些专业教师不具备“双师”素质,他们只能在教室上理论课,不能独立完成课程的实验实训,需要等到实验室管理员有时间了才安排实验实训,或者索性减少实验实训的课时数,这样不仅不符合职教要求,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且不利于现有实训室作用的充分发挥,造成实训室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学校要进一步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迫使教师不得不主动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
        总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有利于对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又有利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学校必须针对教师实际,不断探究和拓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具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