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做好促进者角色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覃莹
[导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覃莹
        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475000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以通过演讲,考试等方式支配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无所适从;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服从者。”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用“学习的促进者”代替“教师”这个称谓。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两者共同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之中,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引导者角色。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传统的教师角色包括以下几种:传道者、知识的传授者、领导者、管理者、示范者等。而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在发生着质的变化。教师角色从以往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的讲授者转化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由教学的实践者转化为课程的研究者;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化为全面的引导者。
        一、从关注知识转化为关注学生
        新课改提倡教师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教师职业道德中把“关爱学生”单独的列了出来,“关爱学生”被称为师德的灵魂,这就说明“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关爱学生首先是关注学,关注学生的第一步就是关心学生,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关心学生体现在许多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师及时帮助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教师及时帮助排忧解难。教师应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关注学生的一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关心,学生才会跟随教师的步伐,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好促进者角色。
        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的确如此,尊重学生的本性与天性,每一位同学都具有成为参天大树的潜力,正所谓无为而有为,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应顺应学生的天性,在规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想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角色,就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因材施教。
        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五大规律:1、顺序性是指身心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即强调一定的方向性。也就是说身心发展是一个连贯的,不可过度、不可逆的一个过程。我们作为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故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要循序渐进,做到盈科而后进,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2、阶段性指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发展任务,故启示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一锅煮”。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故书本上有很多的插图帮助理解;而到了中学时期,学生思维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故书本内容大多以大篇幅文字出现。3、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同一方面和不同方面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平衡,时快时慢。所以把发展比较快的时期称作关键期,因此启示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如狼孩就是因为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回到人群中之后难以融入。4、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生理和生理的互补,如盲人的听力比较好;另一方面是生理和心理的互补,如身残志坚;故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5、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群体和群体的差异,如男女老少的区别;另一方面是个体和个体的差异,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故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师要想做好促进者角色,就要全方位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教学与引导。
        三、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新时代背景下的成才观,需要学生全面发展。

知识的学习知识其中的一部分,而除知识之外的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培养。我们一直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需要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要时时做好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时时督促,时时监督。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里的学习不只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是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技能的学习。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我们的祖国更需要是未来的一代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健全的体格、丰富的知识、爱国的热情,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人才。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操,要具有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其次,教师才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所有的一切,教师所处的角色都是一个促进者的角色,不可越俎代庖。最后,教师要懂得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所处的地位,凡事不必“亲力亲为”,也就是说教师主要在新课改中所处的位就是一名合格的引导者的角色。这并不是说教师就不需要完善自我知识储备了。作为一名合格的引导者,教师更应该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只有自己的知识储备充足,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成才。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但是个体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有的人在良好的环境中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要求相反的道路;有的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成为有作为的人,因此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主观能动性是指通过自我意识、自我态度,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思想,主动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认识和实践的特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其最高层次表现为创造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展的内因和动力。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在现代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互动的组合体。学生作为学习的独立的个体,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教师与学生关系处理得当,学生便自然而然的对教师有一种信任感与亲和感。其次,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鼓励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重视学生的精神状态,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寻求知识、探求知识。最后,要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多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体会得到知识的乐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要做到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来对待。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的教学活动了,我们教师也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师角色更好的去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事业。
        五、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建设
        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此外,教师还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教师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学促进者的角色,就需要老师对自己的职业素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培养。好的教学促进者,对自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针对不同的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素养来进行应对。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建设就需要结合各方力量进行。首先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建设,可以结合校方力量,针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内容可以是思想上的,也可以是技能上的。再者,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建设可以结合校外力量进行,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校外培训,一来加强自身知识储备,二来可以跟不同领域的前辈进行交流。只有教师自身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才能稳步前行。
        新课改对一名一线教学人员来说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的角色转变也一直被提起。教师真正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应该多引导学生,引导的特点也应该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的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也不止停留在学科教学方面,同时包含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鼓励。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能力,在教学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促进,使学生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陆蓓蓓,李丽.深度学习视角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9):55-56.
[2]李雅杰.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认知能力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23-25.
[3]刘翠萍.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角色的转变[J].陕西教育(高教),2020(09):57-58.
[4]张慧. 新时代教师权威及其构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