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杰
浚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河南省鹤壁市 45625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浚县县委、县委宣传部按照高质量富美浚县发展规划组建了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她创建的目的,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行见效、社会风尚向上向善,可以说这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也是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途径。
浚县职业中专是浚县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河南省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省级品牌示范特色校,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党的十九大年以来,学校秉承“传承工匠精神,正人达业行天下”的校园核心价值,深入推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模式,为促进浚县教育结构优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高质量富美浚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职业学校无论在政治理论水平、专业建设、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都有对应的资源,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阵地作用、聚力作用、辐射作用,针对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培训、理论传播、社会实践活动,助力推进全县上下形成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浓厚氛围,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为载体,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实现这一目标,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去年5月份,浚县职业中专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接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组织学校政治,农学,电商,大数据专业10多名骨干教师组成一个专业理论宣讲团,并在每周三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宣讲团平时利用每周三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为全校师生进行政策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积极参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的送政策理论知识下乡活动,跟随县文明实践中心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开展理论知识宣讲。
职业中专的教师大多来自于农村,而且长期扎根于基层,他们的立场、观点和分析方法更容易被基层群众所接受。学校要求宣讲团成员的理论宣讲要突出三个服务于:即服务于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一体化。让自己的宣讲理论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三服务三结合”切合本地实际,符合群众意愿,反映客观规律,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活动开展以来,宣讲团先后在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浚县农村开展宣讲4次,其中市级最美教师许永恒老师更是跟随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宣讲团到全省各地市进行宣讲,深受广大教师和群众的高度赞誉。
二、积极承担全民技能提升职责,稳步构建适应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转型升级培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时强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学校坚持统筹规划教育培训资源,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优化理论教学,孵化实训教师、课程和教材建设,积极提升新兴职业农民和新时代现代学徒制精准培育能力。
一是成功举办新兴职业农民培训班,结合浚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养方案,科学设置专业课程,精心安排培养内容,聚焦绿色、生态、高效种养+产业融合方向,聘请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专家刘天学教授、玉米专家熊淑萍教授和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蒋和宪、张富国等,实行模块化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系统知识培养和教学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分别在黎阳咀头村、善堂史小寨村、新镇镇新镇村开展了三期共156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参训学员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更新了他们的传统观念,拓宽了他们的发展视野,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脱贫攻坚贡献了应有的力量。二是坚持以技能为本,能力为重的原则,以企业团队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试点。从去年10月份至今,学校先后与河南环燕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永发模具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了2期共380人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点实验,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培训的形式为企业职工上课,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对提高学生(学徒)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助力脱贫攻坚,“金牌月嫂”培训工程如火如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金牌月嫂”培训工程就是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的,“金牌月嫂”培训工程由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策划,浚县职业中专承办的志愿服务项目,主打“金牌月嫂”品牌,积极提供就业服务平台。为了做好“金牌月嫂”培训工程,学校先后分三次组织三批教师赴北京、上海、广东并远渡日本参加专业训练,并与北京“我爱我妻”大学、郑州雪绒花家政服务集团结成战略合作联盟。截至目前,“金牌月嫂”培训工程已培训20期,近1000人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6月份,省市领导在浚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永胜同志的陪同下,亲自莅临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金牌月嫂”培训现场浚县屯子镇蒋村,督导检查 “金牌月嫂”培训工程,并给予高度评价。7月9日,在县委宣传部、县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2020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金牌月嫂”供需洽谈会冒雨如期举办,现场提供育婴师、月嫂、钟点工等40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了300多名月嫂参加,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0多人。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活学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崭新载体,浚县职业中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基层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一是职业学校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意识差,职业教育在农村基层虽然开始时间早,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意识还没有形成。二是专业师资匮乏,特别是对接县域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专业课教师奇缺,现有承担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教师大都由热爱这项活动的文化课老师转型,专业能力和服务市场的技能不足。三是场地不足设备简陋,与环燕轮胎公司联合举办“现代学徒制”技能培训班,临时租用原公办初中废弃校舍,匆忙购置了一批教具,仓促上马。“金牌月嫂”工程到农村去一没有场地二没有桌凳,学校购置了一批其他学校报废的桌凳进行了简单维修,雇佣几个农民工,租用农民朋友的闲置房屋,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搬运。
浚县职业中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工作,是聚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是奋力写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奋进之笔”,也是时代赋予基层职业学校的历史使命。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对职业学校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学校应该以此为契机,补齐短板,抢抓机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下力气打造一支专业团队,可以从高校请一批,从社会上聘一批,自己培养一批。积极探索与企业或专业机构合作,按照校企合作模式,规范运营场地,高标准建设专业培训基地,努力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更高规格、更具竞争力的高质量服务,发挥基层职业学校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