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教育之花朵盛开的更加绚丽多姿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王明强
[导读] 来参加培训学习之前,源于身体的原因(左腿患有静脉血栓不能坐久,时间一长小腿就发凉:眼睛干涩无神且疲惫不堪。)
        王明强

        济南市先行区孙耿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251402

         
        来参加培训学习之前,源于身体的原因(左腿患有静脉血栓不能坐久,时间一长小腿就发凉:眼睛干涩无神且疲惫不堪。),曾先后咨询了我的好朋友好同事好伙伴田书云和胥双老师。她们两个给我的知心答复分别是:田书云校长对我说:”王老师,你年龄这么大了,给校长说一声就不要去了!(她是侧重考虑了我的身体状况)”胥双主任对我说:“王老师,你还是去吧!(她是想到了我是一个热爱和喜欢学习的人)”最终,经过深思熟虑我还是选择了来参加培训学习活动。
        2020年7月26日上午,有幸聆听了济南市钢城区里辛街道中心小学张克花校长关于《协同育人,日新其德》(——家长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精彩报告。为了能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现场即时拍照并做好学习笔记,自己特意跑到讲座的最前排居中位置去听讲。张克花校长对于家校合作的创新实践和勤恳奉献,令所有参训人员无比敬佩羡慕和由衷赞誉,从会场纪律鸦雀无声、听者专注专心、笔记奋笔疾书、目视紧盯课件等等可见一斑。坚持,是生命的一种毅力;执行,是努力的一种坚持。想要破茧成蝶,必须付出百倍努力,不为别人,只为做一个连自己都羡慕的人。张克花校长几十年如一日,把一所乡村中心小学打造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十分知名的家庭教育“金牌”学校。她给我的基本印象是信念坚定,意志坚强,毅力永恒,干工作有着持久不变的动力源泉,是一位奋斗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十分杰出的教育家。
        心理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中说:“我们留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是帮助他们发展出本来认为自己不可能具备的能力,从而挖掘出自身潜能,也知道要让自己的梦想成真,要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样的努力。”张克花校长正是基于这样的真切体验,悟出了关于对童年的认识和理解是:”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疗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疗愈童年。”(”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里写到的一句话)她对老师们管理和教育孩子的基本要求是:珍惜学生的每一分钟;用一个爱去滋养另一个爱;用一个灵魂去影响另一个灵魂;教师要站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和学生真心交流,与学生一起成长,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这样才能感受到教育的快乐与幸福。这样的要求正是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师的师德高尚,大爱无私,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崇高追求,值得我们所有参会教师去自觉借鉴吸收和追求践行。张克花校长积极利用升旗仪式开展“教师宣言、学生宣言和家长宣言”教育创新实践活动,大大提升了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书育人的价值认同和身临其境的示范教育,其教育效果不同凡响且影响持久优良。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张克花校长对于家庭教育的独到见解和深思熟虑的领悟,也恰如其分地验证和揭示了同样的教育理念。她是这样认识和熟知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的,她说:“家长有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也有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意识,但相对缺乏正确的教育策略,同时,大部分家长忽视自身的成长和责任。”对于学困生或厌学情绪孩子,她认为不是孩子们不愿意学习,而是孩子们讨厌父母对待他们的学习态度,尤其是年轻的家长同志们,把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看的太重了。家长单一单纯地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引发了很多家校矛盾,为此,她又经过大胆创新和深思熟虑提出了家校合作育人新理念:“咱们的学校,咱们的孩子,咱们共同努力!”这也深刻地阐明了“教育孩子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无形中,教师和家长就变成了“命运共同体”这正是育人的真知灼见,又是落地生根的英明举措。
        教育是一门精细引导的艺术,始于学生发展的需求,终于学生成长的满意。张克花校长熟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深刻道理,她善于捕捉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锦囊妙计”,积极发现和利用有效家庭教育资源。在她的大力倡导和艰辛努力下,学校积极成立“家庭教育辅导中心”适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通过借助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去创新实践、动手操作,点燃了家庭教育“共鸣情感”营造了浓浓的亲子氛围,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在“走万里路,读万卷书”中实现共同成长,这是张克花校长高效利用家庭教育资源的高明与杰作。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完美合作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正向教育力量,正如张克花校长总结的收获:“教师发展,职业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家长提升,家校合力进一步凝聚;学生成长,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总之,每参加一次培训学习活动,我都是心怀一种虚心、羡慕、敬仰、感恩、感动之心,总是选择坐在最前排居中最佳方位,近距离的去感受大师们学富五车、口若悬河、文彩飞扬、激情四溢的演讲。积极且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听报告、做笔记、拍照片,边思考、边观看、边反思,时时还把目光聚焦到做报告的讲师身上,试图去察觉和搜集更多的无形价值认同信息。拖着一个暂时没有爆发“痒症”的身体,来前含含糊糊“盘算”合不合适去一趟呢?反复无常地“胜算”肯定有家庭教育的课题研究讲座报告!到底有没有高度契合我的“心灵鸡汤”呢?一个静悄悄且安静的上午坐下来,一切疑心重重的顾虑得以释然且收获丰盈满满,“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最大的收获和感悟就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