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汪芳
[导读] 教师职业道德是其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要遵守的行为道德规范准则
        汪芳
        湖北省黄冈市中等职业学校(集团),438000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是其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要遵守的行为道德规范准则。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是高校教师理应达成的广泛共识。在着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双提升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强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推动校园精神的接力传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关爱学生; 高质量发展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以及社会经济市场环境的改变,现在用人单位对于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作为给国家输送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提高人才综合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教师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提高毕业生综合素养的前提就是要有高水准的师资团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好老师应该做到具备道德情操、理想信念、扎实知识、仁爱之心的新要求,为高校指明了教师培养方向。在“四有”好老师理念的引领下,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来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教师团队基础。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出现的偏差
        (一)随波逐流,利欲攻心,急功近利
        学高为师,道高为范的知识分子,在我国社会转型及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逐渐显露出功力和浮躁之风。在唯科研成果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下,个人职称评比、岗位晋级、薪酬待遇都与论文级别高低、数量多寡高度交织。由此衍生出来的论文抄袭、观点剽窃、数据作假时有发生。学术道德具有自律性和自觉性,学术道德的失守也意味着学术自律的沦陷和学术规则的失范。
        (二)教师自我提升意识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很多专业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教师只有坚持学习新的专业内容,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库,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最全面的引导,让学生提前了解专业领域中最前沿的知识。但是,自我提升意识确实是很多教师不具备的,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自己已经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没必要再去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自身掌握的知识领域已足够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时间久了,教师的专业知识面容易受到限制,传授给学生的问题思维模式也较为落后,不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三)理想缺失,价值偏离,迷失自我
        互联网世界海量的信息冲击,使得少数高校年轻思政教师在学术研究和人生理想追求上双双偏离。错误的专业数据会对教师正在进行的学术研究产生误导,浮夸、爆红暴利的网络现象会对教师坚持的人生理想产生疑惑。互联网作为信息的加速器和放大器,能快速、夸张地传播负面信息,极大地蛊惑高校年轻思政教师的辨识力,拉低教师的道德感知力。
二、调整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偏差的建议
        (一)深化大学管理制度改革
        近年来,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新闻被屡屡曝光,引发了学界研究与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因而如何建立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评价与管理机制也成为了一项热点。合理的、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规范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科研等方面的行为与操守,进而促使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终实现高校教师整体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建立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评价体系,应该做到科学、公正、全面、规范。评价机制的内容应该包括上课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之间的互评、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直属领导对教师的评价。通过评价机制反馈的信息,学校管理层可以对高于标准的教师进行表彰,对达到标准的教师进行勉励,而对低于评价标准的教师,则要进行教育与“补课”,以帮助其完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教师道德建设与外部条件环环相扣,只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才能得以完善。实施师德师风表现与绩效考核挂钩,不仅能促使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更能提升其敬业精神和责任心。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引导学生争做对社会有用、富具正能量的人。因此,教师要提高道德情操,通过自身人格魅力,不断感染学生。
        (三)加强思想教育
        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师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使广大教师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要切实加强对学院不同层次人才思想工作,采取院领导结对帮扶等方式,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四)加强与学生互动,创造良好教学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度交流,那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还是身心健康问题,都能让教师发现并给予相应帮助。所以,教师应该报以仁爱之心,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措施来活跃课堂氛围,在课下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搜集受大学生关注的话题,那样能够让交流的气氛更热烈。一旦学生变得愿意与教师主动沟通问题,那么既可以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又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质量。
        (五)全力构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建立刚性制度,才能确保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化发展。学校需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意见”“师德师风综合考评工作管理办法”“拟入职教师思想政治与品德综合考察工作规程”和“师德失范行为处理规定”等系列文件,着力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六)提升教师道德修养水平,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品行
        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缺乏坚定正确信念的意识,在思想上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诱惑。所以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来引导大学生主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一方面,教师应该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来充实自己,这样会给学生在心中留下要坚定终身学习理念的印象,从而学生也会在求学的道路上更加刻苦、认真。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动态的诱惑,更不能将其传达给学生,应该实时引导学生要具备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观、人生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新时代青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报国、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的共同职责。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其承担的历史性、现实性和长远性的使命,切实把岗位当事业干、把职业当生命看,时刻信守职业诺言、规范职业行为、杜绝职业禁忌,以良好的师德风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高等教育正能量,用自身高尚的道德修养,教育、熏陶和影响学生。在加强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途中,展现高校教师的靓丽风采,谱写新时代教师的壮美篇章。
参考文献
[1]刘晓哲.浅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8,13(Z2):12-14.
[2]张琳.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42-44.
[3]周本红.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98-100.
[4]陆捷.以学生为中心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科技风,2018(35):28.
[5]周英辉.强化品德修养提高高校教师道德水平[J].文化学刊,2018(11):129-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