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阳光学校
爱心是什么?爱心是关注、给予;爱心是理解、宽容;爱心是信任、尊重。它是一种信心鼓励,一种潜能激发,一种知识诱导,一种才干发展……它或许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语,一声问候……这一切对于一个老师来讲,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孩子的眼里,却有着巨大的能量,让他们从迷途走向光明让他们从自卑走向自信,让他们从失败走向成功。
关键词:关注 理解 尊重 热爱 成就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句话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它不仅体现了先生个人所具有的伟大师爱,也是先生在勉励我们这些“园丁”要“爱满天下”用心关心爱护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一、爱心是对学生的关注。
爱是我们教师心中永恒的主题。老师的爱无异于父母之爱。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把全部的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们。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我们为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使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种爱的真诚。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这种关注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孩子们有了这种被老师的关注,他们就会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前进。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24个年头,回忆过去教育中的点点滴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因为爱,让他变得不再孤单寂寞;因为爱,让他不再性格孤僻;因为爱,让他变得活泼开朗。
还清楚地记得一一小芳,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小芳是我接任的一个新班一一三年级一班的学生。我接任三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我开学的第一堂课,我就向学生做了一个自我介绍,然后,要求孩子们一个个挨座位走上讲台做自我介绍。有的孩子大大方方地上台来讲,有的孩子扭扭捏捏地上台来讲。这时,该轮到靠窗边坐的一个小女孩上台了。她坐着一动不动的,面红耳赤,不敢上台。为了激励她,我大声地说:“咱们用掌声鼓励她上台,好吗?”在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后,她还是不上台,还索性把头埋下去,双手趴在课桌上,一声不坑。我真拿她没办法!
下课后,我向其他孩子打听,她叫小芳,性格孤僻,不与人交流,也不和别人玩,甚至,厕所都很少去上,总是很少离开座位。我决定向她了解情况,我要帮助她。第二天,我把小芳叫到我的办公室,她胆怯地进来,我能感觉到小芳“咚咚咚”的心跳。我用手摸摸她的头,和蔼可亲地问:“小芳,你今年几岁了?”小芳小声地回答:“九岁”声音细得像蚊子叫。我又问她,家住哪儿,家里有哪些人。当我问及她的爸爸时,她伤心地说:“我的爸爸死了!”多可怜的孩子啊!我又问:“你的妈妈呢?”她抬起头,冷冰冰地一字一句地说:“我没有妈妈!”“哈哈!谁说的?”“爷爷奶奶告诉我的。”我没有再问了。我温柔地拉拉小芳的马尾辫,说:“李老师小时候也喜欢和你一样扎马尾辫,你的辫子真漂亮!真是一个乖妹妹,李老师喜欢你啊!以后有什么事多与我说哦!”我觉察到小芳眼里的一丝丝信任。
第二天,我通知小芳的家长到学校来,来的是小芳的爷爷。从她爷爷那儿我了解到,原来,小芳出生后不久,妈妈嫌弃家里穷,跑了。没多久,小芳的爸爸因患肺癌去世。是爷爷奶奶一手把小芳拉扯大。她从小性格孤僻,不大与人玩耍,只与爷爷奶奶讲很少的话。多可怜的孩子啊!我得帮助她!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促使我要加倍关爱她。于是,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总是给予小芳特殊的照顾,特别的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每当她有点进步,我都鼓励她,奖励掌声、表扬、小礼物、书包、衣服……给予她春风细雨般的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小芳变了,她变得爱围在我的身边仰起小脸看我了,会主动去和同学们玩耍了,甚至,上课也敢主动举起手来回答问题了,还敢上台发言了!小芳进步了,活泼了,大胆了。
爱心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现在,小芳还在高桥上初中呢!和我保持着联系,她上一期考到全班第六名,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呢!
二、爱心是对学生的理解
教师施教的对象,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讲,都不可能个个都是理想的对象,这是现实存在的。不可能个个都聪明伶俐,乖巧听话,不可能个个孩子都家庭幸福,性格开朗。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家庭,人生经历和所受的教育影响也不相同。因此,就造成了学生在个性和心理等方面的不同,也使他们在需求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关怀、引导。才不会去理想化的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埋怨学生太笨,毛病太多。无论对怎样的学生,理解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它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对身心健全的孩子来说,教师的理解代表着关心和支持,是给学生向前进一步的动力;对那些成长中身心有问题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理解无疑是他们精神的抚慰剂。它能帮助身心不健全的孩子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克服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最终得以健康成长、健全发展。发自教师内心真心的理解、关怀、同情、宽容与帮助,会让孩子云开雾散,从而找到快乐,与师生的心灵更加贴近,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还清楚地记得我班的小勖同学,他的爸爸是理发师,比较时尚。上三年级时,有一次,小勖的爸爸有事到学校找他。当时,正在上课,小勖的爸爸剪了一个很特别的发型,头顶上还捆了一个辫子。当小勖的爸爸一出现在教室门口,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你看,哈哈”“哈哈,好搞扯”“呵呵,怪怪的”“哈哈!哈哈!哈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总之是笑话小勖的爸爸的发型。下课时,同学告诉我,小勖在座位上哭。我走到小勖身旁,问他:“小勖,怎么啦?”小勖哭得更伤心了。我一下子明白了,他肯定是因为同学笑话他爸爸了。我亲切地说:“是不是因为同学们笑你爸爸”小勖用力地点点头,流着眼泪,一边哭一边说:“小东还说我的爸爸是神头儿”接着,小勖又大哭起来。这时,我真哭笑不得。我该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我理解此时小勖的心情,又气又急,无可奈何。我想,我得把气氛活跃一下。我拍拍小勖的肩膀说:“小勖,他们是因为羡慕嫉妒恨你有这样帅气的爸爸”小勖一听我的话,停止了哭。上课时,我又和孩子们聊了一些关于职业与打扮方面的话题。小勖同学一下子豁然开朗,并为自己有这样的爸爸感到骄傲。
三、爱心是对学生的尊重
学生的差异,在教育中不应以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在教育中对学生做到尊重,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学校应该注重在学生中提倡学生尊重关爱教师。同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一个个体。教师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担任重要角色。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尊重和关爱学生是老师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师。其实,在日常的教育中,不仅要提倡尊重老师,在教学中,老师应事事、处处尊重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竖起通往成功的阶梯。有了尊重才会有和谐,才会有发展。人生和社会不能缺少尊重。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别教师平时在教育学生时,打骂、体罚学生,轻蔑、挖苦学生。如果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受到老师的无意伤害,无形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便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愤怒和反抗,造成师生感情对立,特别是处于弱势的所谓的“学困生”的人格尊严更应维护。他们长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容易使内心的自尊之花凋落,而自尊心恰恰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绝不能冷落、歧视“学困生”。应在学习生活中给予更大的关注,真正从内心接纳、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感受到人与人的平等,以此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
爱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所付出的爱会产生积极的教育效应。韦唯唱的《爱的奉献》这首歌中有: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强调爱的意义,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缺少爱不行。爱心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条件。教师的爱心胜过父母之爱,长辈之爱,兄妹之爱。有了这种爱心,才能更好地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四川教育》、《优秀是教出来的》、《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