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
四川省米易县第三初级中学校 617200
摘要:现在初中学生的教育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不愿受学校和班级对他们的严格教育,受不得约束。稍有让他们不能满意,他们就会断章取义的向家长告状。而有的家长也不问个是非曲直就去找学校的老师纠缠。不把老师搞得赔礼道歉,决不罢休。尤其是一些不明事理的家长,在别有用心的人的怂恿下,不听校方的调解,纠集一群社会人员围堵学校,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家长甚至借助社会媒体和新闻对学校和政府施压,直到把老师和学校搞得处理老师,让老师倾家荡产,身败名裂或者失去教师资格为止。
有的家长向来就不会教育子女,对子女就会迁就和娇惯,不敢严格教育他们,怕他们想不开,而去寻短见,就对子女的无理要求也会逆来顺受。自然,遇到学校对他们的子女因严厉而与其子女发生冲突时,就只会护短。
关键词:青少年;叛逆期;课堂;思想教育;家庭教育缺失;家长护短
正文:当代的青少年处于叛逆期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非常困难。
首先,传统的思想教育对于青少年来说,太过时,不适合现在思潮和价值观。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他人的教育观点,更不能接受严格的行为规范教育。认为随他们的喜怒爱好,不愿受传统的思想教育。甚至,认为自己在家里都是小皇帝,一家老小都以他们为中心,以他或她的意志为主导,不能受到严格的约束。
然而,初中学生还是孩子,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尚处于培养之中,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对事物变化容易误判。如果不对他们的言行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他们就不会有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就连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都不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和犯罪都不明白;甚至什么是社会公德都不知。今后而他们还没有明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规范教育和引导。在这过程中,就会与他从小养成的娇惯性格相冲突。他会不理解,就容易与老师发生冲突。一旦,他们受到老师的惩戒,他们就会向家长控诉。这时,有的家长只听孩子的只言片语,就不分青红皂白,就状告老师,并发动新闻媒体对老师不断攻击,直到让老师受到严重处理,身败名裂为止。
这样一来,不光是寒了无数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老师的心,更助长了孩子目中无人,无所畏惧的心。今后,大家对犯错的学生都会只说教,无效也只好作罢。长此以往,犯错的学生的行为习惯无法改变。而其他学生也会效仿,还谈什么培育遵纪守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比如:在课堂上,某学生讲话,影响老师的教学工作,更导致其他同学无法静心听讲,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如果老师不进行制止,就是老师的失职,对全体学生的不负责任。这就迫使老师去管理和教育他或她。而有个别学生在家中养成的骄纵和任性,让他或她不接受老师的批评和说教。而老师为了全班学生的利益,稍有不慎就会与这学生发生冲突。这样,老师就极易成为众矢之地,可能连自己的小家都无法保全。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个别学生和家长所为,是极少数,但是,这少数人不仅伤害了大多数兢兢业业的老师的心。更会带动其他的学生去不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如此一来,课堂纪律无法保证,想学的无法静下心来学;学生更不会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还能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吗?还会在心里形成敬畏之心吗?何谈培养四有新?也更会助长一些唯利是图的家长的恶意,一旦,其子女与老师发生冲突,不问是非曲直,就相反设法去找老师的不是,目的就是想得到老师的钱。如此一来,不仅没有教育好犯错的学生,而且助长了这种学生的士气,这学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却惩罚了老师。今后,这种学生只会更加肆无忌惮,有恃无恐。
这样,还能教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诚然,学校是应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最大最好的帮助,让他们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新人。但是,学校首先应当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克己为公的人。而不是让他们成为“唯我独尊”,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人。因此,学校和老师必须以一定的规范和原则去矫正他们的行为。对其不团结同学,不爱惜集体荣誉,不遵守纪律等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甚至对屡教不改者进行适当的惩戒,而不是一味地姑息,迁就,忍让。让其知道不守规矩必将受到惩罚的道理,尤其应该多让他们多看一些警示教育的视频。他们就自然会明白什么是正确和错误的做法;什么是违法和犯罪。这样,才能把他们教育成一个有益社会的人。
其次,现在社会上,单亲孩子越来越多,其父母在离异之后,一般都重新组成了新的家庭。为了自己的新家的小日子,到异地去打工,完全忘了自己在离异时签下的义务和责任,把原来的孩子交给其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来监管。让这些孩子失去了父爱或母爱,在他们心里,就会觉得其父母不爱或不要他或她,就会自然地形成孤独,偏执甚至扭曲的性格。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与挫折时,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对抗甚至冲动与攻击。
即使离异的双方都能按原先的约定去履行对孩子的抚养义务,甚至有的离异的双方都不履行对孩子的抚养义务。作为孩子,从此就只靠一方的老人或无人抚养的情况,这也会在他们心里产生自卑和缺少父或母的爱。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偏执,孤僻,冷漠,或早恋。听不进老师的说教,还会固执己见,甚至与老师争吵或殴打老师等;而他们也会在与同学交往中,因为一言不和就与他人发生争吵或斗殴;他们屡教不改,会在心里形成扭曲心态,养成攻击型个性,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和合格的品质,今后极易危害他人和社会。
像这样的单亲孩子在学校里,因为失去了父母之爱,就容易对生活失去希望,而自暴自弃。他们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认为别人会看不起他们。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会一落千张;生活上也会愈来愈懒散,纪律性差,自觉性更差。这种学生很容易违反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老师对其进行说服教育,一般没有多大效果。然而,如果对其严格教育,他或她又会受不了,会对老师的教育进行对抗和抵触;轻则不接受教育,重则变本加厉;更有甚者,会采取以死来相威胁。如果遇到缺乏经验的年轻老师,就很可能因不相信而不妥协和退让,进而产生不可挽回的悲剧。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强,人们的思想也愈来愈开放。学生的思想意识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初中学生中自然而然出现早恋现象。对于这现象,老师采取说服教育,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如果采取禁止,就将会适得其反,甚至酿成悲剧;如果放任不管,就又可能会造成学生终生的悔恨。总之,稍有不慎,老师就会成为社会和舆论攻击的焦点。特别是对于单亲家庭的子女更加危险,更难教育。
像这样的单亲孩子在学校里越来越多了,有的班级甚至占一半多。如果这种孩子的意愿都要迁就,不良行为习惯都不纠正。那么正常孩子就会慢慢效仿。长此以往,一个班级的管理就会变得一团糟:行为习惯差,纪律差,把老师和学校的行为规范当成废话。他们走向社会后,遇事就会不知所措;连遵纪守法都做不到。何来的合格的“四有新人”?
虽然,这些学生在全国来说是少数,或许只在西部农村欠发达地区存在,亦或只是在基础特差的班级存在,但不能视而不见。要想全民共建奔小康,彻底完成脱贫而不落下一人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造就一代又一代的合格的“四有新人”。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严格教育每一个学生,不能姑息迁就他们。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诚如: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酷寒来。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和不危害社会的人。
最后,奉劝社会上不懂教育规律的人,别妄议学校教育方式和方法,更别故意刁难教师。师生关系不是利益关系,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目标都是想把学生教育成对国家有用的人,对学生严格也是教育方针的必需;老师自然会依法执教,社会也应多些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