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国栋
黑龙江省同江市勤得利学校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督促学生不断前进,向好的方向前行,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其实已成功了一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字:习惯;书写;听课;预习;复习;读书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所以,我一直坚信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初中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通过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现在学生从小就开始玩儿手机玩儿电脑,很多时候打字容易写字难,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而语文考试考的就是写字,字都不会写怎么可能得分!还有一些学生写字最求“神似”而不最求“形同”,写出来的字不是少个笔划就是把字写分家了,写“错字大王”一个比一个离谱。考试的时候自然要丢很多分。其实,这都是因为学生从小没有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写起字来马马虎虎,看着差不多就认为自己写对了,却不知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道理。字迹的不工整也是书写习惯的一部分,工整优美的字迹让阅卷老师可以轻松看出写的是什么字,而那些勾勾抹抹,字迹脏乱,在批卷的时候让阅卷教师无法识别的字体真的是无法得分,尤其是现在的阅卷形式已改为电脑阅卷,这更是将书写的弊端放大,老师可以更容易找到学生在书写上的错误。所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对于字迹工整漂亮的学生予以表扬,让他们继续努力保持;而对于那些书写不合格的学生就要严格要求了。首先,作业本要用米字格,一字一格是基本,不要求写得多漂亮,但一定要力求工整、干净,减少或避免涂改,做的好的要适当表扬鼓励,做的不好的要指出错误予以帮助。当然临摹字帖,也是我常用的方法,实在写不好的学生就需加一项临摹字帖的作业,每天一页,重在坚持,临摹的时候要学习字的间架结构,要求家长监督,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我们经常告诉学生课前要预习,可是预习哪些内容,很多学生都是一知半解。其实,语文学科的课前预习重点在“读”上。首先,对要初读课文时要将字迹读不准的字圈划好,读完第一遍将生字整理到积累本上,利用字典等工具书将字音、字义弄清,将课文读顺;其次,再读课文时要了解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将总结的内容写在书边,以便于上课的时候进行分析;再次,三读课文一定要细读,边读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并将自己的理解感悟写下来,只要是自己有兴趣的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说明理由,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对于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上与老师、同学共同分析。按照这样的方法坚持下去,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不成问题了。
当然,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的进行检查。老师要与家长沟通好,由家长监督学生认真完成预习,避免学生不认真,使预习变成形式主义。
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听课的学生能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全盘吸收,课堂效率高,考试自然容易得分。可是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做到“会听课”呢?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听课习惯的重要时期,我要求学生预铃响起时就开始读课文,读诗句,不要小看这两分钟,学生下课在外面十分钟的时间心情是无限自由的,所以刚回到班级的时候还无法快速的静下心来听课,而当他们进入班级时耳边传来的读书声会让他们不自觉的跟着读起来,这就可以快速的让学生静下心来进入到听课的状态。上课式要坐姿端正,发现有溜号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制止,我的习惯是“事不过三”,第一次,我不会点名批评,而是会说:“班里的某些同学要注意了”这么一说,溜号的学生自然心虚,注意力就会回到课堂上;第二次,我还是不点名,但要缩小范围,点出在哪一方位,这样溜号的学生自然警醒,而且也不会因为点名伤到学生的自尊心;但是如果是那些约束不了自己,总是溜号的学生还是要适时的点名批评,这样才能让总溜号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让学生们知道老师一直在观察他们的课堂表现(只有课堂上认真听讲,对老师讲的知识点有所理解,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取得好的成绩)。另外,学生的思路一定要跟住老师,一边听课一边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圈划抄写下来,就像老人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下来才能记得扎实,做到“眼到、口到、脑到、手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答错了不要紧,要敢说,有想法,老师再加以引导,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充实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四、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是学习方法中必不可少的相对应的两项。相较于预习,复习课堂所讲知识似乎更简单一些,因为复习的内容有迹可循,只要将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再看一遍就行了,殊不知,复习也要有侧重点,不用面面俱到。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有难有易有详有略。复习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侧重的进行复习,难的内容要仔细认真的复习,尤其是“考点”的内容,最好在复习的同时自己再做一些类型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点,也才能达到复习的真正目的。
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是学习语文学科的基石。对学生来说,读书并不陌生,可是很多学生不喜欢读书,或者读书不认真,这样读书一点效果也没有。初中语文更多的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考试时除语文涉及到教材中所学的内容,其他阅读文章都是教材之外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读书。读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初中生的课业压力比较大,不能要求他们将所有时间放到读书上,我要求学生每天睡前读15-30分钟的课外读物,有时我会安排书目给学生,有时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来读。这时家长最好陪着孩子一起读,这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也可以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进行讨论分析,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
读书的同时,也要做好读书笔记。关于读书笔记的内容,我不会过多的要求,可以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也可以写一些自己的感悟,又或者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的多少无所谓,只要有写就好,,写得多了,自然就对文章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而且,好的书籍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品味,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成绩,更是提高人修养的重要途径。
除了要求学生回家读书,我还在每周抽出一堂课来给学生读书,学校的图书角里有很多适合学生读的名著,也可以学生自己带书来读,书以名著为主,也可以是优美的散文。阅读课上一半的时间读书,另一半时间进行读书交流,让学生把读到的内容和心得说出来,通过交流让大家一起进步,每学期举行一次班级的读书比赛,学生们先由小组内选拔,每组派代表参加班级比赛,只要是参加比赛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一份不同的小礼物,以资奖励。通过这些方法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在语文上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的观点,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