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  冯建平
[导读] :随着国家飞速发展,教育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激励教育的方式被广泛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主人翁的感觉,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激励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环节
        冯建平
        简阳市三合镇塘坝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641406
        摘要:随着国家飞速发展,教育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激励教育的方式被广泛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主人翁的感觉,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激励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环节,利用激励教育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功的体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来说也是一样,将激励教育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极大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的才与发展。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教育贯穿学生终身发展的始终,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语文一直都是重点考察内容,甚至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你所具备的语文知识素养就决定了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着你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方式、效果,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对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这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语文教育。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也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人这一生接触语文的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二、激励教育的作用
        激励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当前教育现状,解决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双赢局面。它的核心在于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方式,让学生看到自身的闪光点,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对生活和学习充满激情与热情,自觉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课外活动中、集体荣誉建设中去,每天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那些生活中猝不及防的各种疑难杂症,应对学习中各种烧脑的困惑,让学生以高昂的情绪、斗志满满的激情面对学习。
        三、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树立“激励理念”
        教师是激励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激励教育理念。激励教育不是立竿见影或者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只有教师时刻将激励教育放在心中,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恰当运用,让激励成为教学的习惯,使得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心理体验是愉快的,使得教学方法是启发的、手段是激励的。
        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文《四季》时,我会提问“雨是怎么来的?”小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有的说“雨是云朵感冒了打了个打喷嚏”。

有的说“雨是太阳公公伤心了,偷偷多在云朵后面掉眼泪”......对孩子们的“不着边际”不要急于苛责,没有什么比童心和想象力更重要了,我会从“讲台上走下来”融入学生之中,看到孩子们的优点和可爱。这样教师自身也才能够避免职业倦怠,体会到工作的乐趣。
        2.开展实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表现欲较强,竞争心理明显,且爱玩爱动,活泼热情,但在课堂学习上却往往未能将这些特点进行全面融合开发,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高效结合学生此阶段的性格特点及心理特征,落实激励教育的正向价值,就需要定期的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将激励教育结合实际的主题活动进行深度落实,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教育核心地位。比如:每周可以举办一次周总结的知识竞赛,留出一节语文课堂时间,进行听写、默写、朗读或者知识抢答,调动学生的竞争心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知识增加记忆途径,并在实际的竞赛过程设置奖励机制,如:一等梯队可以得到5朵小红花,二等梯队可以得到3多小红花,三等梯队可以得到1朵小红花,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以得到未知特殊奖励,每一个梯队里表现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进步情况与巩固情况也可以激活未知奖励,保障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与之相对应的激励奖励,使学习程度好的学生不断提升,学习程度差的学生探索出学习乐趣,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每一周都可以自我内化到课堂的知识学习中来,自主学习。在潜移默化的自我内化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知识消化后的实践运用能力,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开拓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并且在良性的竞赛氛围中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
        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激励学生
        新时代的小学生往往都是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家长对他们过分的溺爱,使他们形成了自私自利、害怕困难的性格。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很多学生都会产生畏难心理。当教师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对于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出更进一步的学习目标,以免学生产生骄傲的心理。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多给予他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激励教育的理念,将对学生的激励作为一种习惯,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管华.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2020,10(24):36-37.
[2]吴婷婷.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3):167-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