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秀娜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七中学 253500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期,其教育不该只停留在口头说教的层面上,也不该单纯依靠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而应当也可以有其它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积极参与。在此,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德育教学
引言
为满足党的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全面、一贯的全民道德教育”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初级教育,改善中国传统文化,改善各级教育的培训,特别是在这一关键的中学阶段,并提高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在初等教育中,语言教学必须成为德育教育的专业。
一、立德树人在初中语文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从性质看,“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就具体内容而言,从宇宙到昆虫鸟兽,从自然到社会再到艺术,从政治到哲学、文化再到日常生活,语文可谓是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就主题倾向而言,语文中有欢乐也有悲哀,有温和也有激越,有颂扬也有批判。语文的所有这一切,都是思想道德育教育的绝佳素材。语文教师教学可以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进一步发展,鼓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教育。加强德育小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中学生身心发展处于不完善的阶段,教育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信仰、生活价值和价值观的建设,创立者的思想在促进德育中等教育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教育的内容,这对顺利开展教育和促进学生基础教育至关重要,中学教育在创立者的影响下,有助于提高学生精神的教学水平。
二、立德树人下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立足课堂——德育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最重要的沟通形式。在中等教育学校,学生基础不好,对未来感到困惑,采取了不懈的辍学行动,如果管理不当,往往面临知识、书籍排斥和基础知识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等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师无论在听众中的态度如何,都必须本着赤脚精神设计一个有趣的语言课堂,把基础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关注课堂气氛,在学生疲惫时以容易理解和有趣的语言吸引注意力。课堂气氛中传授知识的更重要方面。每个学生都应该享受教师的关注、照顾和保护,掌握(简化)中文教程。“宣传”说完了,“保镖”也准备好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通过与学生交谈、与课堂互动回答问题和讲友好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指导教学,帮助学生重视文学、自然和人性。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课程中规定的语言基础,而且可以向了解世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品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
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方式,常常被理解为是说理,进一步的认识则是,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而实际上,审美教育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德育方式,是语文学科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优势和魅力之所在。
也就是说,语文教育不是硬梆梆说教,而是利用美育独有的形象、情感优势,通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如果把语文课堂的德育内容与美的形象、情感教育结合在一起,就能对学生因势利导,在动之以情后,晓之以理,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教育效果。如教学《黄河颂》时,笔者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既借助录播像感受黄河的宏大场景,也借助交响乐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让学生获得审美享受,进而体会、理解作者的意旨是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这种德育与美育结合的方式,容易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容易把爱国爱家的种子撒播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学生为了“中国梦”“强国梦”而努力学习、拼搏奋进。
(三)、渗透探究思想,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语言是一门综合科学,具有与精神政治学院相同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我们必须明白,语言是人文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应提出学生对文章思想、问题和表达方式的看法,提出问题,收集事实资料,建立假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过程。然后让学生发现课文的重要性,帮助改善学生的综合互动。比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意识到新闻的主要要素,还要向学生传达“我在长江有30万士兵”的信息。同时,教师必须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人们的辛勤劳动和不懈精神。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而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人民群众的艰苦生活条件,向人民解放军学习,学习他们有多努力,如何奋斗,永不放弃。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利用这些良好品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提高未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实现煽动者的教育目标。
(4)学习如何在实践中加强脱水效果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生活,语言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听、说、写、写之外,还运用了实践中常用的语言技能。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实践促进德育培训[3]。教育不仅仅限于渗透,而且还在中国小学传统实践的框架内巩固退化,以实现教育的任务。因此,语言教师必须积极帮助学生应用生活习惯,提高士气。实践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教育感,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如:到敬老院看望学童,使用普惠方案。参观敬老院:通过课外工作,语文教师将学生带到校外护理中心,帮助他们处理垃圾、消除健康问题、复盖儿童等。学生们被要求与老人沟通,照顾老人,而老师们则举办合唱、戏剧表演和诗歌等老年人节目。最后,学生们必须在日记中表达感情。每一次广播都要进行宣传活动:4月份对缅因州革命烈士进行的访谈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先的爱国主义情绪,将坟墓移至坟墓,通过实践练习和同学文学渗透德语教育,加深语言教师的深度,以便给学生们带来一种情感体验,在竞选结束后可以很好地总结,这样他们就可以不断地积累情感体验。除了学校和教师社会的实践练习外,语言教师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帮助他人维护公共空间,尊重儿童等,根据经验学习应用,把这种道德转化为自己的品质。
结束语
总体而言,至关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学习和发展在德育初中道德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帮助学生通过帮助他们学习为自己的想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帮助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如果让德育成为基本原则,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蒙世雄.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41.
[2]李斌,罗海霞.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J].华夏教师,2019(20):18.
[3]吴蕊.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134.
[4]李习强,谈淑英,何卫锋.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1537-1541.
[5]林炯霜.德育渗透的初中语文教学[J].赤子(上中旬),2017(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