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张金燕
[导读] 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高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提高
        张金燕
        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 青岛  266427
        
        摘要: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高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将简析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并且找出当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未来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高校
        引言:伴随着国家教育行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也逐渐向新时代转变。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向从原本的精英化教学模式逐渐演变成大众化教学模式,通过扩招等方式,让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全新的发展趋势。相对的,随着高校教学的准变,教学形式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同时也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让高校教学管理跟上当下高校教学的发展脚步,就必须要推陈出新,挖掘创新管理模式,规范化管理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逐步实现教学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为我国的高校教学发展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
        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校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包含了高校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记录和资料,比如: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条例、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师任课安排、教学进度表、日常教学检查总结、学生考试试卷、成绩统计、试卷分析、学生学籍毕业生优秀论文等都应在档案立卷归档范围之内。
        一、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
        (一)分散性特点
        一般情况下,高校档案主要由三个方面产生:学校向教学下发的各种文件、上级业务部门向各部门下发的文件、本校学员以及系统机构的内部文件[1]。而高校教学档案,通常都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的资料组成的,除了以上三种来源之外,高校教学档案还包括教师用于教学的讲义、供给学生查询的辅导资料、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日常表现的评价与考核、教师任职过程中受到的奖励以及处分、教师任职过程中自主学术研究、教师或者外来演讲(讲座)、教师以及学生独立(共同)完成的学术专著等等。由上可知,高校教学档案的来源并不统一,其具备的特性也完全不同,因此高校教学档案具备较高的分散性,难以集中管理。
        (二)复杂性特点
        由于高校教学的内容较多,所以高校教学档案的方向也较多,不同学科之间都会产生不同的高校教学档案。另外,由于高校教学档案还要包含学生的“学”的一部分,因此,学生的主修与辅修课程都要被容纳到高校教学档案中,但是对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主修与辅修课程无疑增加了管理工作量。除此以外,对于高校而言,招生计划、分配措施等等,都需要由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完成,管理工作往往不限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整个管理工作涵盖了整个学校的发展以及正常运行。
        (三)成套性特点
        所谓的成套性,就是在学历培养周期内,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往往呈现成套规范[2]。在当下的高校教学中,不同年级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案,但是同一年级或者同一届的学生,教学模式以及手段通常都是一定的,不会出现太大变化。成套性的管理工作体现在对学生的教学活动方面,从学校招生开始,直到学生毕业,都具备成套性管理的特点。
        (四)周期性特点
        高校教学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高校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针对该教学目标,展开周期性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高校教学都以学生的学历教育培养为最终目标展开教学,每一周期就是对每一届学生的培养。高校教学档案同其他档案不同,并不能以年或者月为一周期,而是要以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周期依据,只有学生完全毕业,才能算做周期结束。


        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校教学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教学档案是记录教师“教”以及学生“学”全部过程的资料,具备较高的系统性[3]。教学档案是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依据,教师以及学校可以根据教学档案的内容,改善并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但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是在教师教学结束后进行的工作,大部分教师以及管理人员都没有重视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档案的整理工作,即便进行了教学档案的整理,也没有将教学档案切切实应用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率方面。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效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没有专业人才负责,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兼职工作,甚至由部分教师在完成教学后顺便展开相应的管理工作。
        (二)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都以传统的封闭式管理为主。在教学档案产生后,管理人员通常都是由书面的方式记录各项信息,但是教学档案内容过多,仅通过书面的形式记录,难免会导致丢失或者分类不清等问题。另外,书面形式的记录也会导致档案占据空间过大,翻找也更为困难。而教师在教学过后,也没有对教学资料进行收集,将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完全交由管理人员,导致课后的教学资料无法第一时间传达给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出现教学资料丢失等情况。同时,高校中的各个部门也缺少良好的沟通模式,产生的信息也没有达成共享,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教学档案管理的效率。
        (三)教学档案的利用率较低
        大部分高校的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日常表现方面,并没将教学档案应用在教学方式的改善方面。另外,由于教学档案过于繁杂,储存方式较为落后,管理水平也较低,教师想要调取相应的教学档案也较为麻烦,因此,教师往往不愿意去查询过去自己的教学资料,导致教学档案无用武之处。
        在学校方面,学校往往会通过教学档案对教师进行评价,并进行相应的奖励或者惩罚,但是对教学档案的应用限制在校内,并没有对社会开放,这也是高校教学档案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
        三、改进教学档案管理的方法
        (一)提高对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想要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就要提高学校各部门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应当根据教育局颁布的相应政策,为管理部门以及各级教师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告知教师以及管理部门教学档案的重要性,以此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水平。另外,也要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投入更多的资金,招聘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提升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专业性。
        (二)规范和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在管理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学校应当有意依据教育局颁布的相关政策约束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并且按照学校的发展趋势以及运行规律,以相关政策为基础,制订一套单独属于高校运行模式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另外,也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各部门能够在教师的教学结束后,第一时间吧教学档案共享给学校内的各个部门。另外,也要为学校的各部门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学校的发展当中,让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的日常运作中,最大化自己的效用。
        (三)建立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
        目前,我国的信息网络的发展愈发迅速。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就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的加持,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能力以及共享能力。在收集到教学档案后,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档案进行分类,将其明确分为校内应用以及校外共享,既保障了秘密档案的安全性,又能让社会看到高校内部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案。另外,也要加强对学校内部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结束语:
        综上述,规范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发展的脚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加持,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只有不断挖掘创新管理模式,才能使档案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一晴,王暾,徐涛,李燕.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思考和体会[J].经济师,2017,02:207-208.

[2]李敬.新时期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7,11:117.

[3]郭蓉.探究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在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01:5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