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开展新思维写作的途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袁喜民
[导读] 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独立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袁喜民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武侯中学  陕西汉中724200)
        摘要: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独立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新思维写作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作为切入点,研究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新思维方式,以产生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思维能力,希望对高中学生的思维以及写作技能提升产生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新思维写作;?教学实践;
        
        读写听说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技能,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写作教学向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训练,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缺乏深刻的认识,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只能机械的掌握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写作中的思维逐渐僵化。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拓展写作思路,教师要主动的培养学生写作思维,本文从这一问题着手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写作教学实践路径。
        一.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重理论轻情感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写作技巧和写作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和学生进行感情上的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降低写作教学的提升效率,同时还会导致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造成学生的学习水平下降。例如在关于人物的写作过程中,如果学生描绘自己身边的同学或者教师,那么在后续的写作指导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提示和点拨,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展开情感上的交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和教师进行思想上的沟通。高中学生在思维上已经接近成年,所以需要教师通过成人的交流方式指导,而非传统的说教,高中生希望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经验教学,从这种情感抒发的角度进行创作和表达。
        2. 轻视提升学生的内涵
        许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停留在对学生的外部进行刺激,没有从学生个人的内心深处总结和观察。学生写作过程中,按照教师的作文训练模式锻炼,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写作的具体技巧。然而这种固定模式所写出的文章,压抑学生的学习天性。例如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对生活详细观察,将写作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生活素材的组织表达思想。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锻炼自身的观察能力,自主的对文章架构以及素材选取进行斟酌和构思,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也只有在写作过程中主动思考,并且综合应用各种写作技能,才能实现写作能力和思想内涵的提升。
        3.重视知识教学,轻视写作能力提升
        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写作中的技能要点,但没有从学生写作的实际出发,考量学生对写作的构思能力。例如在讲解议论文的过程中,一些语文教师会告诉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模式与套路,希望让学生按照固定套路构思。但是这种固定套路方便学生的同时,也会让学生的知识被限制在结构之中,很难在思想层面上跳出这种结构。套路化的结构会限制学生创造力、观察力以及想象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写作的个性化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扭曲了写作本应具有的正确观念。学生的写作过程作为一种创作,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特色,如果学生都按照教师所预设的“格式套路”写作,那么对于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提升,并没有真正的帮助。学生的写作学习要对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行创新,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推动,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和学习的模式化,对于学生的成长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新思维教学的具体实践路径
        1.利用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写作中的形象思维能力
        高中生已经经历了较长的学习教育,所以有着较为成熟的辩证思维能力,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形象思维上依然存在着提升空间。在高中生的语文写作过程中,多数使用记叙文的题材进行创作,需要大量的应用形象思维进行思考。所以在语文写作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增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源自于生活,教师可以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和自身的生活经历,推动学生在写作中进行想象和憧憬,这也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高中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生活和写作进行联系,让学生主动的对生活进行观察和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描写让人感动的事情和人物。让学生主动思考在自身成长中,有哪些非常感动的事情或者人物?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找到写作的素材。在确定写作的素材以后,思考作文写作的布局与结构,在对某一事件或者某一人物进行描写时,应该从哪一内容切入?在整个事件的叙述中,哪些环节需要重点突出?如何协调艺术创作中的升华与事件的真实性?哪些地方适合作者进行评论与抒情?文章如何收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某一事件着手,最终落实到写作的具体细分内容上,让学生在自身的写作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只有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观察和积累素材,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艺术创作,和生活实录存在差异性,更多的是对自身生活的升华与提炼,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一方面为学生拓展视野,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提升自身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带入自身直观的感受,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作文的情感、形象以及内容。
        2. 通过学以致用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表达看法,但是在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习惯让学生根据相关的作文模板写作,这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来看,并不适合高中阶段的学生写作。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构建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只关注到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是否满足标准规范,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然会影响到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与成长。所以这就要求这教师要从逻辑思维以及推理能力等层面上训练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
        例如近些年一篇名为《被需要的心态》的高考作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价值”“被需要”“内心充盈”等等概念,让学生对整篇作文掌握大致写作方向,训练学生审题过程中的逻辑思维,避免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跑题等现象。让学生基于正确的角度立论,立论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完善且正确的思想理念,准确的表达出整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主题,明确自身作为写作主体的思想和看法。只有这样将自身的观点与文章主题明确后,围绕着中心论点寻找相应的论据,选择支持自身论点的材料,合理的组织文章架构,论据以及论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在这篇高考作文中,学生通过自身的逻辑思考,清楚的认识到被需要一方面是个人价值的综合体现,同时还要认识到被需要的前提是自身有一定价值。
        综上所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培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作文的育人价值,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着手提升学生的新思维应用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在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意识,并且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6-184.
        [2]王伟.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98.
        [3]王超.乐写———小学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7(1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