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湘凤
湖南省道县教师进修学校 425300
摘要:小学中年级语文的学习相比较低年级而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教育性,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和模仿,转化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因此,在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需要老师多花费时间与精力,根据学生和学科的特点,及时调整和制定适合当下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转折期的学习任务,为迈入高年级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中年级教育
阅读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除了能够做到基本的理解文意之外,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一般都需要学生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能够掌握分析理解文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自己单独拿到一篇文章时,能够按照平时所学,自己对文章进行分析把握,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由此,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十分关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措施。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要求的不断改革,教师需要让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而利用多媒体设备往往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展现知识内容,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当天所要教学的内容相匹配的卡通漫画、彩绘图片、配音作品、实景动画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积极配合老师,主动思考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时,由于是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平时阅读全文、理解文意的常用教学方法,难免会使他们觉得知识内容枯燥乏味,不愿意学习。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内容正式开始前,先对学生进行提问,看看他们在小时候都听长辈讲过哪些神话故事,这样的提问,既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也能快速地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来,方便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
通过前面的提问,老师可以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对神话故事的学习,先让学生对阅读的题材有一个心理准备。而后,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配乐的视频领读,让学生快速地熟悉文章和生僻的字词,快速读顺课文。再通过动画视频和动态图片对精卫填海的故事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动画的展示,通过视频与音乐的配合,让学生更加能够置身环境当中,使阅读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让他们热爱阅读,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细化阅读过程,掌握阅读技巧
1、读准生僻字词汇,读顺整篇文章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还不是非常高,对于一些复杂难写或是生活中不经常用到的字词,会存在不会读和读错音的现象,这就会在阅读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阅读欲望。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找出自己不会的字词,告诉他们正确的读音并帮助他们流利准确的阅读整篇文章。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中,有许多像“纳米缓释技术”“碳纳米管”“纳米涂层”等专业性的科技类语言,学生由于在生活中很少接触科技层面的内容,对这些文字不熟悉,有很大的几率会读错,这就需要老师布置好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熟悉内容,借助字典等解决生僻字问题,课堂上老师再次进行领读和强调,订对学生的读音并加深其的印象,为其开始阅读文章扫清障碍。
2、通读全文,在粗读中划分结构
伴随着中年级学习难度的加深,课本选择的文章篇幅开始变长,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来给文章的段落进行划分。阅读文章,就像是一个画画的过程,在白纸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作者的描绘,逐步使画面内容变得清晰和多彩。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自读课文《三月桃花水》中,老师应在学生进行全文阅读之前为学生布置问题,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分层次,最后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告诉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段落特点进行区分。
第三段写“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结合第四段中的“水声”“鸣声”“叮当声”可以看出,三四段为一部分,是对“桃花水”声音的描写;第五段写“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结合第六段看见“燕子”“垂柳”和“姑娘”可以知道这个五六段为一部分,是对“桃花水”的清澈的描写。
老师先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再进行点评和总结,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记住方法技巧,同时,他们阅读的过程也会增加阅读的经验。
3、精读重点句段,把握中心思想
疏通了文章整体的段落和层次后,老师就要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致阅读,不一定要对每一句话都做细致的理解,而是要进行筛选,在文章的每一个部分中找到关键的句子,在全文中找出关键的段落,对它们的修辞、描写等进行仔细分析,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乡下人家》一文中,作者在开头第一段就对乡下每家每户院落的特点做了一个整体的描述。之后在第二到第六段中,描写了不同季节,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展现美丽的乡村画面。最后一段直接抒发了自己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通读全篇文章后,在文中标注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由老师引导带领学生对相关的语句进行赏析,品读和体会文章中对乡村生活的细节描绘,感受作者的热爱之情。
三、利用单元概述,自主探究学习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每一个单元的开篇都有对单元内容的整体性的概括描述,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具体课文前先对整个单元的主题有一个认识。比如三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中,导入语告诉大家,本单元是要探秘天地间的奥秘,从目录也可以看出,“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都是对自然界的描写,扣合了单元整体的主题,而学习前学生阅读导语可以让知识更加架构化,也能从单元大方向中把握阅读各类文章的技巧。老师将这一方法教给学生,并帮助他们养成归类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年级的阅读需要老师在引导的同时,注意方法的传授,学生只有掌握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才能对阅读学习不过分排斥,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者的价值观念给予认同或是拥有创新精神,以文章的内容为基础,提出自己的感悟。真正地享受阅读,热爱阅读。
参考文献:
[1]鲍丽萍 .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11) .
[2]徐蔼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 文渊(中学版),2019,(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