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
唐山市第一中学 063000
摘要:张志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本文主要介绍张志公先生语文教育科学化思想,从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内涵与具体内容出发,探讨这一思想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张志公 语文教育科学化 背景 内涵 具体内容 启示
张志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与叶圣陶、吕叔湘并称“语文三老”。张志公先生在语言学和语文教育方面有许多贡献。笔者认为,在这众多的贡献当中,“语文教育科学化”思想尤为重要。
一、张志公语文教育科学化思想的背景
1897年康有为编订《日本书目志》,将日文中的“科学”译成了中文,这是在汉语中第一次出现“科学”这一概念。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科学”、“民主”,这给当时的国文教学带来新气息。1922年,现代教育家邰爽秋首先提出“科学化的国文教授法”的设想。1935年,叶圣陶、夏丏尊提出“想给与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1]。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决议》提出“语言教学必须放在科学的基础上,这方面也需要进行研究”[2]。
在上述基础上,张志公先生的“语文教育科学化”意识日益清晰。1962年,张志公先生指出:传统的学塾教育“就其方法而论,也含有不少落后的、不科学的因素。”[3]提醒当时语文教育界不要重蹈传统教育“不科学”的覆辙。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鉴于语文教育被歪曲与破坏的状况,张志公先生率先提出了“语文教育科学化”的主张。1977年,他又提出:“很需要把语文训练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加以研究。”。[4]1978年,张志公先生进一步指出,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性,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要科学化的崭新主张。此后,张志公先生始终坚持“语文教育科学化”的思想,为语文教育走向科学化道路做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
二、张志公语文教育科学化思想的内涵与具体内容
(一)张志公语文教育科学化思想的内涵
张志公先生认为,“科学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性是符合科学要求的程度。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指的是教学实践多大程度上符合教学语文的规律。”[5]董菊初先生将张志公先生“语文教育科学化”的特点概括为:“其一,合规律性;其二,全方位性;其三,全系统性;其四,高效率性。”[6]
(二)张志公语文教育科学化思想的具体内容
笔者对张志公先生“语文教育科学化”具体内容的阐述,将从语文教学科学化和语文教学研究科学化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1.语文教学科学化
董菊初先生是研究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大家,他曾经在书中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教学观念的科学化;第二是教学要求的科学化;第三是教学目的的科学化;第四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化;第五是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2.语文教学研究科学化
张志公先生指出“在语文教学领域,需要进行科学研究的问题很多”。[7]他曾专门发表文章对此问题进行论述。笔者认为其中有三方面极其重要。
第一,科学态度。张志公先生曾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先决是科学的态度。总结起来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第二,科学研究。张志公先生指出,“我们就能对语文教学的实际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了解和分析,也就是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具有条理性、规律性,逐步的科学化起来”。[8]
第三,科学方法。张志公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研究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三、张志公语文教育科学化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语文教材编写要科学化
张志公先生这样解释语文教材的科学性,“科学性,即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和有关知识都具有正确性”。[9]
1.语文教材编写要有规律性
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教材要具有科学性就必须具有“两可”原则,即“对教师来说,要具有可操作性;对学生来说,具有可接受性”。
[10]
2.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有系统性
张志公先生认为我国语文教材的深浅要有一个梯度,考虑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使得语文教材能够适合学生的学习。此外教材的读物系统、知识系统都要有梯度性安排,形成一个有机序列。
3.语文教材编写要有整体性
上世纪80年代初,张志公先生就强调语文教材的编排应当具有整体性,要全面规划,统筹办理,不能是“交通警察,各管一段”。张志公先生指出这样编排的整体性应当具体从各学科教材、各学段教材和教材内部三个方面统筹规划。
(二)语文教学研究要科学化
1.语文教学研究需要“研究型”教师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得到教育界普遍认同并且成为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张志公先生也十分赞成语文教师要对语文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他认为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可以掌握大量可贵科研资料,这是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有利条件。
2.语文教学研究需要“教育研究共同体”建设
“教育研究共同体”即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张志公先生曾经呼吁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进行研究,同时他还呼吁高等院校、科研部门进行研究,认为这些部门不研究就是“不务正业”。
3.语文教学研究需要科学方法
张志公先生“语文教育科学化”思想中,吸引与借鉴、研究与实验、总结与创新三点关于语文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对如今仍有重要意义。
(三)语文教学要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张志公先生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语文教学尤其要注意高度科学性和精湛艺术性的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二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但是,张志公先生也强调艺术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
“语文教育科学化”思想是张志公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这一思想对当今语文教育的许多深刻的启示还有待挖掘,期望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可以积极探索,以帮助语文教育科学化迈向更高的层次。
注释: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1页。
[2]张志公著,孟宪范编《语文教学论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11页。
[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1页。
[4]张志公著,庄文中编《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70页。
[5]张志公《关于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的探讨》,《天津师院学报》,1979年02期。
[6]董菊初《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概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8页。
[7]转引自张志公著,庄文中编《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87页。
[8]张志公著,庄文中编《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3页。
[9]张志公先生纪念文集编委会编《张志公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5页。
[10]张志公先生纪念文集编委会编《张志公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35页。
参考文献:
[1]张志公著,庄文中编《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张志公著,孟宪范编《语文教学论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
[4]董菊初《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概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张志公《关于改革语文课、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上)》,《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6期。
[6]张志公《关于改革语文课、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下)》,《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