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学连
四川省宜宾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常言道,人是感情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的维持,无一例外的需要我们感情的培养与投入。同样的道理,教学过程也需要我们倾注自身的情感,以情感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中职语文教学尤其离不开情感教育。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这些对人们的精神领域都产生着深广的影响。所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中职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因此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因。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每位教师势在必行的任务。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只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一言以蔽之,如今的语文教学出现了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纯粹的应试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怎会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
首先以教师情唤起学生情。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动情,才能架起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要动情,必须要对学生充满爱,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那么情从何来呢?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对集体、对祖国的爱。教师一定要爱岗敬业,在课堂上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赞许,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及时给与鼓励,尊重信任学生,尤其对差生要给与更多的关心。 试想,一个不爱教育事业、不爱自己学生、得过且过、连自己都没有丰富情感的人,怎么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其次是教师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语文教材是通过精挑细选的佳篇美文,几乎篇篇都涉及到情感教育,或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都是作者“情思喷涌”的结晶。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要与原文基调一致、和谐,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揣摩作品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真正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启示他们先学会做人,后努力成才。
达到利用情感塑人、教育人的目的。
《一碗清汤荞麦面》是日本作家栗良平用充满温情的笔法,塑造了在艰难生活中积极向上、相互扶持,最终走上幸福生活的母子三人的形象。文中讲述了遭受打击的母子三人,大年夜来到北海亭面馆,“头碰头”同吃一碗阳春面。以后他们又去过两次,每次都得到面馆老板的热情关照。经过十几年的不屈奋争,母子三人终于从逆境走向光明。当他们第四次来到北海高官禄面馆吃面的时候,两个儿子已长大成才。文中始终洋溢着脉脉的温情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在教学中,我着重强调了文中几处细节的描写。如对母亲去要面的语言的体会:“……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 ” “……唔……一碗阳春面……可以吗?”“……唔……阳春面两碗……可以吗?” “唔……三碗阳春面,可以吗?”在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注意到这四句话的不同,再让学生试着朗读这四句话,读出语气的不同,最后把四句话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去区别这四句话的标点符号的不同。学生连番的比较,就能得出结论:四句话真实地写出了母亲当时的心理,省略号在这里表现声音的断断续续,说话支支唔唔。少一个省略号,就少了一回支支唔唔,也就少了一份难为情。 “母亲”的确为在大年夜三人合买一碗阳春面而难为情,但为了能让孩子感受到新年的气氛,能让孩子吃到一碗由面馆做出的热气腾腾、香味可口的阳春面,她只好也必须硬着头皮“怯生生”地提出只买一碗阳春面的要求。“母亲”的勇气来自母爱的力量,母亲的歉疚表现了日本女性特有的温良谦恭。“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理解艺术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再次要创设情感氛围。法国一位启蒙思想家曾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他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以及它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例如,在讲史铁生《合欢树》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设想如果有一天因为意外他们受伤了,他们的母亲会怎么对待他们?再让大家谈谈自己感受到的母爱。最后联系史铁生的经历,导入课文。这样学生就更能理解史铁生那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真情。
情感教育是一项很大的工程,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教书育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辅以必不可少而又形式灵活的情感教育,才能更好地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使学生乐学,好学。这样的语文教学也才能真正与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相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