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观照下的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雷佳惠
[导读] 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美学素养,让学生在优美的古诗词中更好的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雷佳惠
        李奇 汶川中学校 623000
        摘要: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美学素养,让学生在优美的古诗词中更好的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群文阅读有助于帮助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内容进行更加清晰的理解,提高高中语文古典诗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关键词:群文阅读;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策略探析
        引言
近两年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深入的推广和实践,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逐年转变,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更加注重用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提高成绩的同时让学生品味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培养探究性思维,同时把同类型的内容整合来起到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结果。群文阅读就是这样一种非常科学的教学方法,将群文阅读和古典诗歌教学相结合,也成为了很多教师都会使用的教学方法。
        一、当下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现状
1.古典诗歌教学内容相对贫乏
学生在高中三年里所能接触到的古典诗歌内容始终有限,比起我们国家浩如烟海的优秀古诗作品,每学期寥寥的几首古诗词就显得相对贫乏了,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更系统的古典诗歌,更谈不上对古诗词进行深入的学习了。
2.古典诗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教师在进行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时候,常用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板书以及教师的讲述将知识点灌输的学生,却不太注重和学生一起对古典诗歌进行鉴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学生纵使是学到了一些和古典诗歌相关的内容,但是教学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
3.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不足
发达的互联网让高中学生接触到了不同的文学类型,相比较于内容简单易懂,表达直白的网络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意蕴深远而且需要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够读懂的古典诗歌就显得有点枯燥了,学生们普遍更喜欢前两种读起来无需思考的新文学作品,却对我们国家优秀的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诗歌兴致缺失。
4.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过于浅薄
高中学生对于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课堂上教师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阅读对象也仅仅就是课本中的那些古典诗歌,没有太多的阅读对象可以供他们进行鉴赏实践,导致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过于浅薄。
        二、如何结合群文阅读进行语文古典诗歌教学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共同探究古典诗歌内容
我们国家有很多灿烂的诗歌名篇,但是高中三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所能接触到的篇幅却非常的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古典诗歌,选取同类型题材的古典诗歌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进行比较阅读,共同寻找同类型文章的共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阅读素养。
比如教师要讲解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群文阅读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将八首《秋兴》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具体可以从诗歌格律、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采取的表现手法两方面对八首诗进行分析,也是七言律诗的代表作。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同学们,谁能分析一下这八首诗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古诗呢?”然后学生结合以往学习的知识踊跃发言。教师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点评。

然后教师再问学生:“这八首诗歌整体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们是从哪里得出结论的?”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系列的诗歌进行分析,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教师对不同的回答逐一进行点评,和学生共同探究古典诗歌的内容,并让学生做好点评记录,最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课堂教学笔记在课后写一篇这八首诗的分析小论文作为作业提交给教师,要是在下一节课择其优者进行赏析,对前一节课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果进行巩固。
2.拓宽阅读面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群文阅读的核心在于通过对大量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来实现阅读经验和素材的积累,很多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在创作古典诗歌的时候都会旁征博引把多种典故揉合到诗歌之中来丰富诗歌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通过群文阅读帮助学生积累各种文学典故,拓宽学生阅读面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必修三中李商隐的作品《锦瑟》为例,李商隐在诗歌中引用了各种典故和神话,虽然诗歌不长,却必须要对其中的典故进行扎实的掌握才能够理解诗歌的内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首诗歌,教师在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就要把诗歌中的典故所在的文学内容摘出来,作为群文阅读对象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比如“庄生晓梦迷蝴蝶”的出处《庄子·齐物论》;“望帝春心托杜鹃”所涉及的出处《华阳国志·蜀志》;“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出处《博物志》的片段,这些典故不仅篇幅短小,比较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而且也富有趣味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对我们国家的古典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开始期待即将要学习的《锦瑟》。经过课前预习之后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在和学生对于预习的内容结合诗歌本身进行深入的解读,对于学生的预习过程中的困惑给予及时的解答,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积,又帮学生培养了探究性的思维方式。  
3.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古典诗歌比较枯燥的主要原因是老师的教学过程很枯燥,让他们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多媒体教学方式和群文阅读相结合,选择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优秀的群文阅读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并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也可以选取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文章形成简单的小课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群文阅读并且形成小论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通过整合教材中的古典诗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也可以从课本中选择教学资源,通过群文阅读整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必修三中的古诗词涉及到三位作者,其中杜甫的诗数量最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可以把杜甫的这三首诗当作群文阅读对象整合在一起和学生进行分析。这三首诗从诗歌体裁上来讲都是七言律诗,而且这三首诗都是由某一景物触景生情而创作出来的,抒发的情感也是类似的。进行群文阅读比较的时候,教师既可以从诗歌格律的角度来和学生分析这三首诗,对这三首诗做横向的对比。也可以结合诗歌诞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怀方面入手对这三首诗进行纵向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对杜甫诗歌的整体风格有更深刻的理解。
        结束语
群文阅读近两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受教师的欢迎,原因是它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阅读面积、积累文学素材,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中国古典诗歌教学和全文阅读相结合就是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的典型代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基于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大胆的尝试,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史倩.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0(06):31-32.
[2]齐接接.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情感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3]杨凤乐.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人文性的探究和落实[D].河北师范大学,2020.
[4]张剑. 生命教育视野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