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姜晓慧
[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改变,在新时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此,在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时代趋势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姜晓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利民第二中学校  150025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改变,在新时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此,在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时代趋势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新时期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本篇文章的介绍中,会在新时代下对语文作文教学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方向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策略

        虽然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为改革作文教学费尽心思.但改革和创新并不意味着作文教学效果会立马得到良好提升。而且初中作文教学一直都是按部就班。很少进行改革创新。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虽然改革教学,但实际上内心十分迷茫,并不知道怎样的教学方式才是真正适合作文教学的方式。对这些实际存在且阻碍到作文教学改革的困境进行分析,并研究解决对策十分必要。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1.1初中生对写作的兴趣不大
        第一,对作文写作缺乏信心。很多初中生都觉得自己在写作上没有天赋,因此本能的对写作文有排斥和抵触。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尚未全面了解作文写作过程.以及自己在写作上的天赋。第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初中生对写作有误解。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强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作,或在作文课上规定各种条条框框.导致初中生觉得自己在写作中是不自由的,因此对写作文产生反感。第三,标准太多。这里所说的标准,是说语文教师让初中生看到的“界限”太多。比如当初中生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写的时候,教师就会让他去看范文。或者干脆在学生写作文之前,就先让学生去看范文。阅读范文固然能让初中生了解优秀的作文是什么样子的,但初中生看得多了,就会给自己设限。就会将范文当做是自己写作的目标和标准,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将自己写的内容和范文进行对照。甚至还有些学生会借鉴范文中的写作方式、词句等。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但从艺术和文学的角度来看,写作是没有边界和标准的。当初中生开始依照范文进行写作的时候,就说明他放弃了创新写作。同时也在写作中放弃了自我。失去自我的写作,自然会兴趣缺缺。
1.2作文教学改革的效果不明显
        自教学改革以来,很多初中语文都在费尽心思想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用了不少,作文教学的质量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甚至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最终还起到了反向效果.导致初中生觉得学习写作文越来越麻烦,进而对学习写作产生排斥。导致作文教学改革效果不明显也是存在多方面原因:第一,改革得不够好。比如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实际上根本难以良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导致改革后的作文课堂一团乱。又是多媒体教学,又是小组合作,新的教学方式都用了,但却没有深入了解和应用一个教学方式。第二,教师对改革存在懈怠心理。新理念和新教学方式出台的时候。很多教师最初在内心都是排斥的。这主要是因为语文教师需要作出改变,而且是很大的改变。教学改革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此不是每个语文教师在改革面前都能积极应对。第三。改革太突然。教学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场龙卷风,对学生又何尝不是?初中生经过小学阶段.学习模式和理念也已经被固定。教学改革突然要求教学方式转变,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学习的方式也要随之调整,这种不适应很有可能导致效果不明显。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解决对筇
2.1先学后教,转变观念
先学后教转变观念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提出的相应的改革模式。

由于时代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趋势,知识的内涵和解释则会存在相应的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进行自学,了解并查阅相关的知识材料,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解释教学现象和内容,使得教学过程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此外,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不断通过自身的学习与进步,与时代进行接轨,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距离,会使得教学效率达到出人意料的结果。教师个人不断学习与进步的态度和观念也会影响到学生,同时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教师通过团队和个人知识存储的不断更新,以及接触不同的新鲜事物也会使得观念有所转变。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教师定位的转变,从传统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树立平等的观念。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比如教师讲解有关人物精神的相关作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以及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在课堂上进行阐述和表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指出其中的不足并表扬其优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此外,鼓励式教学也是新时期时代发展的要求。如《这样的人让我敬佩》这篇作文,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找出范文的优秀之处,如范文中篇章结构是如何布置的以及修辞方法和语言描述的特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和探索会加深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印象。
2.2帮助初中生寻找写作灵感
        灵感对于创作来说十分关键.虽不能说没有灵感就没有写作,但缺乏灵感的写作很难。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初中生去认识灵感,帮助他们具备产生灵感的能力。每个人得到灵感的方式不同,得到灵感的内容不同。这和学生想写作的内容有关,也和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有关。有的初中生可以在静坐中得到灵感,有的初中生则需要走到人群中去,有的初中生则是在和别人的讨论中产生灵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去意识到自己适合哪种方式。并引导他们多走到生活中去。教师还需要帮助初中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中,在运用多种写作技巧的同时,更要让自己的作文保持情感的温度。这样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心,才能让初中生真的走到写作中去,真正明白写作的意义:写作不是简单的对文字的排列组合。
2.3分组学习,注重合作
        传统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个人在讲台上进行讲解与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其学习效率和效果较为低下,而通过分组学习和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小组内成员通过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查阅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解答。此外,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组长的选拔。组长应当同时具备领导力和亲和力,不仅能够领导大家对于某一问题进行探讨,也能够与小组成员进行友好平等的合作,这是组长必备的特质。此外,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优劣组合,教师要考虑综合因素,比如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人格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将学生进行分组。比如教师可以将学习成绩差但学习态度较好的同学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分为一组,成绩较为优异的同学可以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整体小组的成绩,做到优势互补。除此之外,互帮互助的小组氛围,也有助于提高团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此外小组成员在小组内的角色应当是不断变化的,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去尝试不同的定位与角色,从而提高学生在小组内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小组成员可以通过投票或其他形式选举一个代表人进行发言,将本小组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以顺畅和清晰的语言传达给教师。就《这样的人让我敬佩》这篇文章来说,可根据小组内成员的能力去分配任务,不同的成员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从而使得整体效率大大提升,培养学生的凝聚意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改变过去陈旧固化的教学体系,引入先进的教学工具、理念以及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其创新意识,注重写作方法技巧的传授和情感内涵的融入,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庄燕泽.中美语文课程整合设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
[2]邱芳菲.基于清单的初中写作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
[3]裘雪霏.传统蒙学教材《笠翁对韵》的语文教学功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