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胜
济南市南山实验小学 250115
摘要:阅读是小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的主要途径,而兴趣引领阅读的方式是非常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自觉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所以教师要深入研究兴趣引导阅读的教学方法,助力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本文以兴趣引导阅读的教学方法为主题,对该种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旨在为当代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思路与方法,助益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兴趣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小学语文教师普遍重视阅读,阅读是学生提升语文综合实力的重要过程,学生从阅读中不断吸收知识、学习文化,并在其他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展现出阅读中的收获。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引导要放在教学任务的首位,带领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整体的感知,并从阅读中获得心灵的感悟,那么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学习的知识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学生在阅读中也可以形成强大的语感能力,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文字基础,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会达到质的飞跃,启发学生在阅读中的兴趣,是深化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
一、课堂教学中增加内容趣味
(一)课前演讲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表演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会的这一特点,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正式开始授课之前准备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一次简短的演讲,由班级内的学生轮流负责,如此一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氛围就被调动起来,而且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主题,只要内容适用、主题贴切即可。这种课前演讲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但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悉心准备演讲活动,并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予以重视。
(二)巧妙导入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导入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导问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以层次化的问题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形成思路引导,那么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阅读文章,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会更加合理。如在《特殊的葬礼》教学中,教师可以问一些关于阅读文章内容的问题,“这场特殊的葬礼是谁的葬礼?为什么由巴西总统亲自主持?”、“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葬礼’是普通意义上的葬礼吗?为什么?”,这类问题可以使学生深入思考阅读文章的内容,促进学生阅读思考能力的提升。
(三)创设阅读情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阅读情境的方式启蒙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对学生的思维起到逐渐强化的作用。如在《草船借箭》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大屏幕中播放一些出自相关影视资料的判断,让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料的过程中自行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更具有兴趣感,还会更真实的感受到语言环境的氛围,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探索教材中丰富文字乐趣
(一)补充文本内涵
小学语文课文中总是会有一些空白之处,会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教师自身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的区域,对学生的思维形成引导、拓展的作用。如在《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并不了解抗战时期白求恩医生为中国士兵付出的辛劳,也不知道关于白求恩医生的人物信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用网络中的信息对课堂教学资源形成补充,向学生展示了一些保存下来的珍贵历史图片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向学生介绍关于白求恩医生伟大的壮举,使学生们对这名加拿大医生充满了敬仰之情。
(二)丰富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形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之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情感也就逐渐的丰富起来。教师应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适当的内容延伸,如在学习课外文章《往事如歌——月光母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器材播放一首悠扬的旋律,并在其中配有相关图片,再教师的深情朗读下,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中表达的对母亲的爱。教师可以选择示范朗读作品的前半段,后半段则由学生分段朗读,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之下,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之中,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阅读习惯中培养语感兴趣
(一)记录读书笔记
教师应督促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总结阅读技巧而并非单纯教授阅读知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将文章中的一些具有警示意义或非常优美的句子记录下来,随手摘抄到读书笔记上,便于学生在日常中观翻阅笔记。如在《三月桃花水》的学习中,这篇课文的篇幅不长且文字优美,所描写的语言情境十分奥妙,那么教师就可以督促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后,将文章抄录在读书笔记中,形成积累阅读知识的习惯,也可以使学生从阅读摘录中收获乐趣,从而自觉的随手记录美句。
(二)总结阅读方法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更加注重语感,但与学生一起总结阅读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学生的阅读学习就会失去方向,那么教师就无法提升学生阅读的效率与质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两种阅读方法分别是“精读法”与“略读法”,有一些书籍适合精度,而有一些书籍适合略读,所以教师在教授读书方法的时候,要告诉学生哪些文章用哪些方法。如《鲁滨逊漂流记》(梗概)中就可以使用“略读”的方法,因为教材中的这篇文本属于译文,学生只要在阅读中了解其具体的内容即可。如《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就要采用“精读法”,细细地揣摩作者对毛主席的描写,品读毛主席的内心活动与情感。
结束语: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投入兴趣以后,学生就拥有了阅读的动力,学生会积极且主动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使学生的阅读质量逐步提升,帮助学生在阅读的学习中积累语感,那么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收获也必然增加。
参考文献:
[1]谭慧. 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1):84+86.
[2]肖冬梅.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255.
[3]梁明,黄九莲. 略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 新余学院学报,2012,17(05):155-156.
[4]朱蔚华.基于线上教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