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吴炎军
[导读] 新课标,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教育整合,更加注重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该背景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促使学生三观形成。本文就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吴炎军
        江西省奉新第四中学  330700
        摘要:新课标,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教育整合,更加注重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该背景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促使学生三观形成。本文就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引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响应教学改革要求,采用科学教育手段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知识素养与思想品质得到提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1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构建自主课堂
        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教师明确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教育中,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组织教育工作,并在课堂中落实,为高效课堂构建做好铺垫。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课堂上应做到松弛有度,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并展示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高质量学习,以此达到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初中生经过小学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独自学习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该课文主要介绍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气之情。这篇文章主要以景物描写为主,意在培养学生写景抒情能力,使学生学会利用这种方法分析文章[1]。在该文章学习前,教师已经学习过很多写景的文章,掌握抒情写景方法。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学习方法进行教育工作,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教师提出问题。1、文章主要采用什么结构方式进行写作,表达什么内容?2、这篇文章采用哪些写作方法,是如何突出作者内心情感?3、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有哪些情怀?确定学习任务后,则留出3-5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章描述信息,并分析文章结构与写作方法。当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则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并针对自主学习中存在不足进行补充,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同学们,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学生1:作者对济南冬天雪景进行非常详细的描述,展示出非常独特的景色。教师:那么这篇文章主要采用哪些写作方式进行景色描述的?你认为这一写作方法有什么特点?学生2:作者主要采用以景抒情的方式进行写作,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述展示出自己的济南的情感。我认为这种写作方法更能够烘托作者的情绪,将内心的情感更形象的表达出来。教师:你说的对,以情抒情的写作方法,不仅烘托写作氛围,同时可以增加与读者的情感联系,使读者与作者、文本信息产生共鸣,从而更好的学习理解教材内容。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


2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动力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促使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升语文教育效果。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类型教育方法组织教育工作,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从而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实现高效课堂构建。课堂活动中,若是一味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育工作,会使学生出现厌烦情绪,不利于高质量教育工作的实施[2]。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合方法实施教学行为,以此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以《背影》为例,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知识教育,让学生感受走进文字信息,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情感,了解“父爱深沉”的真正含义。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作者、作者父亲、旁白等,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车站告别的情景形象的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情景表演中,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当学生课堂表演后,则进行针对性教育,带领学生一同分析“背影”的含义,探究父子亲情。该方法在课堂教育中应用,活跃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高效课堂构建。
3立足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采用多种不同教学手段开展教育工作,以满足教育多元化发展趋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活动,使学生了解更多语文知识,并使学生在学习中语文能力与素质得到提升[3]。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使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获得更多的冲击,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构建高效课堂活动。
        以《苏州园林》为例,教学活动中,若是采用说教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活动,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无法实现高质量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教材中对苏州园林的描述以视频、动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看到完整的苏州园林,并体会到作者描述苏州园林的精致,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才智。视频播放后,则由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结合视频信息感悟苏州园林的魅力,并进行深入探究,掌握文章写作方法,获得新的写作技能。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多元化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效果。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以此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戴俊华.核心素养,语用至上——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之语用能力培养探究[J].文教资料,2020(05):53-54.
[2]刘倩.新课标理念下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教法新探——以七年级为例[J].品位经典,2019(11):89-93.
[3]余候选.“部编本”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