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特日格乐
[导读] 创新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它主要由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等众多思维新颖、灵活、有机地结合。思维活动可在语言表达中体现,

        特日格乐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第一中学 025150
        摘要:创新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它主要由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等众多思维新颖、灵活、有机地结合。思维活动可在语言表达中体现,语言与文字组成语文,因此在运用语文时会综合运用到各种思维,语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张志公先生在《汉语文教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文中曾说过:“文学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美学教育,同时它又是一种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教育。学文学有助于发展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新时代高中语文教学当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下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想象能力
        引言
        高中语文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认识、文学素养有着全面的指引和帮助,而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导入,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对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相关内容。”这为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从社会发展和教育模式改革入手,开展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分析,探究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推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关于高中学生创新思维和高中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简易概括为高中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重任,这也为日后学生是否能够很快适应社会做了一定的铺垫。语文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知识内容需要教师理解并以合适的方式为学生们讲述并让学生们理解,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接受文化知识,教师需要多费心思,步入高中时代的学生们,理解能力对比之前也有很大的进步,学习能力也逐渐增强,所以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提升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方式也需要相应的完善,根据学生现在所能接受的知识程度来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教师可以慢慢地将创新思维融入课堂当中,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如此,学生在真正进入社会时才能以更加灵活的思维应对问题,以一种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而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思维双赢的局面。?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语文课堂
        创新思维乃人的一种独特思维的体现,在原型启发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建议和看法,这一过程就是创新思维的体现,而将这种看法和建议变成实际行动,就是创造的过程。创新创造改变时代,创新创造美好未来。这也是为什么提倡教育创新,教学创新的根本原因。从这一角度而言,要想借助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首先就需要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激活学生的大脑,促使学生成为主动思考、质疑的人,换言之即是: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主体,教师的思维不应该左右学生的思维,真正的课堂应该是放飞学生思绪,允许学生各抒己见的。


        以《荆轲刺秦王》为例,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进行大致了解,知晓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鼓励学生以小组单位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掌握本课内容,快速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及历史意义。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不再只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换取知识,而是能轻松解读课文内容,掌握丰富的课外知识,形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对语文思维理解能力的提高。
        2.构建辩论式高中语文课堂
        要想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思维,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加以尊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考及表达环境。当前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其理性思维的培养十分之必要,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采用辩论式教学,让大家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辨明道理,学会客观且全面看待问题。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教师在具体讲解环节要联系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揣摩重点句段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知晓课文主要是表达作者想要消除种族歧视、为美国黑人争取人权平等的梦想,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来围绕主题“美国现在是否达到了尊重人权、种族平等呢?”进行辩论,各抒己见。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更加深刻认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学会全面思考问题,获得理性思维的发展。
        3.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合理想象是学生创新的源泉,只有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且合理地想象,才能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因此针对同一事物或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解决,有效发挥想象空间。以《荷塘月色》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然后针对文中“这时候最热闹的……为什么也没有。”的这句话提问:①为何作者说“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②这句话与上文的景物描写存在怎样的关联?③既然作者什么也没有,为什么还要写出这些优美的语句呢?然后鼓励学生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合理探究、大胆想象:如果自己处于作者当时的境况,当时的心境又是如何的呢?这样学生在大胆想象情节时会适当融入平常的知识,进而合理探究课文内容,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4.为课堂增添丰富探究活动
        探究既是思维形成的基础,也是思维拓展的前提。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教师需要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据,恰当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任务的完成来探究文章的深刻内涵。以《咬文嚼字》为例,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探究成语“咬文嚼字”,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进行回答:咬文嚼字不仅可以指一个人过分地斟字酌句,还可以形容一个人卖弄自己的学问和文采,常用作贬义。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是如何从全新的角度来诠释嚼文嚼字,顺势导入教学内容,进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
        总结:
        总之,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创新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未来人才需求指向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乃新时代教师的任务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思辨、质疑、想象、探究、交流,以此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生成。
  参考文献:?
[1]黄娇秀.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现代交际,2018(17).?
[2]顾振祥.论高中语文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8(20).?
[3]祁俊秀.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学周刊,2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