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完成角色转换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 陈萍
[导读] 当今社会,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大数据时代来临,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变大,它决定着社会的未来发展,
        陈萍
        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小学分校
        当今社会,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大数据时代来临,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变大,它决定着社会的未来发展,虽然现在社会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数据爆炸性增长带来问题的隐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数据对企业的重要性。大数据自身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大数据的相关技术紧密围绕着数据价值,数据价值将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关键是数据本身将赋予整个信息巨大的力量。随着大数据的落地应用,大数据的价值将逐渐得到体现。目前,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数据推动科技领域的发展。大数据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必要因素,在现实情况的背景下,人们意识到如何有效地解决海量数据的利用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和经济利益。但是面对如此海量的数据并且维度高、数据结构复杂,如何能够有效的从中挖掘出数据价值是人们需要面对的问题。面向大数据的数据挖掘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应该引起变革的是教师,特别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为未来社会培养一代什么样的人。教师怎样完成自身的角色转换,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敢于放手的过程,是一个充分体现学生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参与其中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注重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景设置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通过想象,形成表象,进而发展空间观念。有效的组织学习活动,扎实地进行动手操作,适时地进行空间想象,从而丰富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数学是所有自然学科的基础,而小学数学又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好我们的教学工作。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能力,才能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探究教材的能力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一桶水从何而来?那就是要吃透教材,在教材中积累知识,总结教法。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出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教材的每个知识点,重难点都要梳理得清清楚楚。
        (二)灵活地驾驭课堂
        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学生是演员,这出戏学生演得好不好,全靠教师的导。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要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注意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
        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数学课“活”、“趣”、“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最活跃状态,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从动手开始。

通过学生做一做、摆一摆、分一分等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奥秘及内在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扣时代脉搏,为学生铺就终身发展的通道。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拓宽学习领域,变被动为主动。重视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四)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接受知识的起点、转移、消化也不同。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当然,我在工作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有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一道题讲过两三遍以后,有的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做。课堂管理不够到位。这些方面工作还有待改进。
        在大数据背景下,新的课程改革在我面前展现了一片新天地,我们一线教师深深理解,数学教学是一块园地,我愿做一个辛勤的耕耘者,数学教学是一座高山,我愿做一个勇敢的攀登者。但是我觉得要做好这项工作,仅仅做到以上几点还远远不够,即使教育理念到位了,但是具体怎样才能做好数学的教学工作,那还是一项具体的工作,在这里我觉得加强教师自身体验,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没有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所有我们要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慢慢的产生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一来,就会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他们去表达出来,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多元化,会读书的不一定会劳动,精通数学的不一定精通厨艺,任何时候都树立学生的自信,激发情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选取恰当的生活情境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