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义
营山县增产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化,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异常重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和探索提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明确定位;合作探究;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这时就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学具,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新知识。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相对而言是一项比较新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实验融入数学教学活动,成了当前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经典数学实验的优化
小学数学知识丰富,其中不乏经典数学实验,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良性辅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科学选择经典数学实验并加以优化,以切实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经历数学实验过程经典数学实验的优化,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参与数学实验的过程中令其经历整个过程,切实满足学生在数学实验活动中的学习需求。要引导学生对数学实验进行仔细观察、规范操作和深入讨论,并积极与同学展开交流,令学生充分感知数学实验的趣味性,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科学选择数学实验形式个人实验、小组实验等都是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实验形式。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要结合教学需求,科学选择数学实验形式,确保数学实验的适用性,能够真正意义上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数学实验形式选择必须要坚持目的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也就是说要明确数学实验的最终目的,发挥实验的服务作用来推进数学教学,并且要在相同实验效果的条件下通过实验形式选择来控制成本。
二、要明确实验教学在数学课堂的定位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操作实验仪器或者使用技术手段通过对实验素材从数学角度分析观察最终得到结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始实验之前要明确实验步骤,每个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实验步骤,学生的思维是无拘束的,但是实验操作顺序是固定的,实验过程是严格的,这是实验成功的保障。数学实验教学又可以细致的分为推理论证,观察记录,探究规律和生活模拟等,这体现了数学实验教学的学段性,整体性,探究性和创作性。数学实验课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但是有些实验在教室内无法开展要变更实验场所,实验与教学并非只是简单的所属关系,教师通过实验这种手段引入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体验来感悟教师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因此实验与教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定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室不应该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起到服务者和答疑者的作用即可。另外教师在进行数学实验之前要检查预先准备的实验用具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小学生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免疫抵抗能力较差,如果选择的实验器具较为危险要及时处理,防止危害到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合理准备实验器材,满足学生动手操作需求
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离不开大量的数学实验器材,所以数学实验器材选择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关系到小学数学实验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不同于物理等学科,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一般都缺乏专门的实验室,所以更加依赖于教师自身去仔细地搜集和准备数学实验开展所需的各种实验器材,要摒弃以往“等、要、靠”等错误的数学实验仪器使用理念,力求可以增强实验操作中各种器材的使用便捷性,尤其是要重点开发和应用一些原创性的自制实验器材,这样更容易获得实验器材,同时也更容易增强这些实验器材使用的可操作性、便利性、趣味性与丰富性。特别是在山区或农村等教学器材不足的地区,通过积极开发符合教学要求的实验器材,就非常容易满足学生自主动手操作需求。
四、开展合作实验探究数学规律
任何学科都是有规律的,数学也是一样,然而很多时候人的精力和能力往往是有限的,要想学好某一学科,除了要学会听之外,还应用实际行动来进行验证,因为只有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使其得到真相,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更是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在班级积极开展合作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数学上的规律,真正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和动脑,通过亲身实际参与课堂教师实验活动来获取知识。但是实际实验教学中因为不同的学生实验过程往往会存在不同的见解,而面对持有不同见解的学生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点,利用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实验探究中更容易得出数学规律。
五、数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实验是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路是开阔的,没有受到限制。同时,数学实验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意味着新情况的出现。学生在动态发展的实验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很多的新想法,对数学实验进行改造,采用新手段进行数学知识的验证,这属于学生在数学实验过程中的自发行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锻炼。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前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对数学实验进行思考,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加深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引导。“比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在方格纸中根据已知正比例关系画出一定图像,根据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另一个量。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对正比例有关知识进行验证。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升国旗,但是你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吗?”学生在测量旗杆高度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方法,没有局限在一种方法当中,创新思维得到引导,同时学生也对数学知识当中的正比例有关知识进行了学习。
小学数学操作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和价值,进一步强化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通过数学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的操作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活动中,获取到感性的认识,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增强。
参考文献:
[1]王斐.小实验 大用途——课堂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8(02).
[2]周宁宁.对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
[3]桑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