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构建自主探究课堂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21期   作者: 苗艳萍
[导读] 在当前教育教学大背景下,常见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而这三种方式也正符合未来我国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竞争趋势。
        苗艳萍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西关小学  253500
        摘要:在当前教育教学大背景下,常见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而这三种方式也正符合未来我国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竞争趋势。因此,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阶段,只有弄清楚自主探究课堂的真正内涵,才能更准确地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策略研究
引言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更加强调,学生学习中自主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充分运用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因为自主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因此是检验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清晰地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实施。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需要清楚的知道教学要求的要点,给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在不断的培养之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实际的教学行动上,教师引导者的地位,都进一步的夯实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作用发挥,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有效开展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小学数学构建自主探究课堂的重要性
        小学正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构建自主探究课堂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很多益处:第一,自主探究式课堂就十分适合数学、科学这种实践性强,需要学生有严谨的逻辑思维的课程,其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自主观察和自主思考的意识。第二,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爱好”,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长期坚持自主学习。第三,小学生对于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的同时,又缺乏耐心,自主探究课堂就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它鼓励学生动手探索、亲身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小学生性格的塑造。
2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策略
        2.1提供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支持学生的探究学习
        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内容,学生首先需要掌握概念和原理,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为今后更具挑战性的知识的掌握,提供了前提条件。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利用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在对情境进行整合理解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问题的认识,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主动性的有效发挥。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的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有助于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而也让情境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综合了提高。在情境的构建中,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理解能力的特点,尽量多采取一些比较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多提供动手操作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以及同伴的合作下动手操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图形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合作方式,更有助于每个学生建构对情境的理解,从而激活知识和经验,进一步促进更深入的探索学习。
        2.2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并非一件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任务,教师在实际教学要一步步建立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提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对新知充满渴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敢于提出问题,不停追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才是真正主动去学习的体现,这种刨根问底的学习态度会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思维活跃、主动性强。提问并不是盲目的提问,而是通过探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例如在简单预习完《比的认识》这一课后,学生会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对新知产生疑问:“比”是相当于除法的一种关系吗?生活中会出现和“比”有关的东西吗?然后教师再把学生进行分组,通过探究与学习逐步发现问题的答案,教师再加以引导,就能帮助学生自主掌握“比”的知识,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3巧设问题,激发自学意识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处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都有强烈好奇心的成长时期,因此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老师在教学时,就不妨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意识。例如,四年级教材中有《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他们想象不到一公顷会有多大的面积。因此,老师可以把课堂挪到操场,在正式开讲前对学生提问,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大家知道一公顷有多大吗?这时学生就会对公顷产生好奇,老师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织大家去丈量一平方米、十平方米、一百平方米的大小,最后再引出一公顷的换算公式,这样学生就会大致对一公顷的面积有个直观认识。老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励学生不断在问题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
        2.4不断地自我反思,提高自主探究教学的成效
        从教师教学的过程来看,既有教学设计,也有自我反思,才能让教学工作越来越完善,使得教学模式越来越成型,执行的过程越来越高效。那么,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也需要有更多的自我反思的环节,通过自我评价,加强他们的元认知思维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评价的发起者,而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所以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还处在被动的地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将评价的主体进一步扩大话,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在同学相互之间的评价中,学生在自评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成绩表现,以及采取的学习策略思维方式的特点。所以,这进一步的提升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的水平,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自觉性,自律性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有真正做到教会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用他们的大脑去发现、思考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柴晓丽.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9(10):84.
[2]张凤珍.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五).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152-153.
[3]李吉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6-27.
[4]区杏湘.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7):111-112.
[5]郭静华.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07):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